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作家艺术家体会文章摘编 > 第32章

从“10·15”出发 向着更美好的明天起航

从“10·15”出发 向着更美好的明天起航

曲艺表演艺术家◎刘兰芳

参加2014年10月15日的这次文艺工作座谈会,是我55年艺术生涯中一件无比重要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百忙当中亲自主持这个会,体现了党对文艺事业的重视、对文艺工作者的期望,我怎么能不激动万分、心潮澎湃!在会议期间和会议结束后我们走出人民大会堂时,我看到很多艺术家都热泪盈眶,可见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我们内心里激起了巨大的认同感,说出了我们这些文艺工作者的心声,更给我们今后指明了方向。

这次座谈会结束了,对我而言,无论是人生道路还是艺术道路,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当天晚上,我认真观看了《新闻联播》对此次会议的报道,还在灯下反复阅读自己的会议笔记,不但重温了那个催人奋进、令人毕生难忘的时刻,还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有了更多的领会。作为一个从艺多年的文艺老兵,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很多要求都让我有着极大的共鸣。习近平总书记的思考无疑是非常深入的。他的讲话,作为我们国家文艺事业发展历史中的一份重要文献,值得我们所有的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贯彻到今后的创作、表演当中。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最引发广大文艺工作者思考的是他对文艺作品属性的思考。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无疑是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近年来,包括曲艺在内的很多艺术领域,都出现了只追求“笑果”、不计后果,只问出场费多少、不计社会效益如何的不良倾向。那些把票房大小、赚钱多少奉为圭臬,却把社会效益和群众需求扔在一旁的人,即使能一时赚得钵满盆满、金银满箱,最终必将被这个伟大时代所淘汰。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很多还是所谓“公众人物”,被包装为青少年的“偶像”。他们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世,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清理了某些人头脑里的误区,有助于他们尽快调整思路、明确方向,把创作方向转移到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上,转移到建立高尚的职业操守和良好的社会形象上,努力创作出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番话,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创作中时刻牢记。尤其是我作为一名评书演员,作为北方评书艺术这一古老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更从总书记的讲话里获得了进一步做好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工作的力量。当前,有的创作者,身为炎黄子孙却自轻自贱,视传统文化为敝屣,欲弃之而后快,一味迎合所谓的时尚、潮流,用洋味儿足不足、是不是符合西方价值观来作为创作的标准,从而导致自己的作品和我们国家优秀历史传统文化之间发生了断裂,和老百姓的精神需求发生了断裂。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必须在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艺术资源,从亿万国人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崭新实践中获得创作活力,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作品体现出更加鲜明的民族特色,更好地凝聚中国精神,从而更能赢得中国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喜爱。

(作者系中国文联副主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