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 > 第31章

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历史的辩证关系

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历史的辩证关系

◎ 张启华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1]这段话为我们研究国史、党史提供了科学的指导,要求我们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本质联系和重大区别。

(一)主线一脉相承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历史,波澜壮阔,又曲折复杂,但主线是一条,即这60多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把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历史。

这里的关键词,一是“结合”,二是“探索”,三是“逐步形成”,其中最重要是“探索”二字。在探索过程中,我们犯过错误,但不是为个人私利;我们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但有时没有结合好,主要原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的不完整理解,脱离了国情,导致错误发生。经过挫折,我们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总结经验教训,正确认识国情,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终于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找到一条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总之,我们一直在探索适合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总结正反经验,直至找到一条正确道路。这就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历史的一条主线。

主线,作为贯穿一个时期的红线,在各阶段呈现的面貌和表现的特点会有不同,包括在有的阶段犯了错误、遭受挫折,但总方向、总目标一以贯之。

对主线做这一概括,有以下依据:

一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第6条对新中国成立后32年(1949~1981年)历史的基本评价,即这32年,“总的说来,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我国今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2]。从中,我们体会到观察历史的眼光和方法:尽管这32年中,有曲折,有错误,甚至有“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但对这段历史的总体评价是这样。这就是站在高处对一段历史进行总体评价,所应具有的历史眼光和应把握的方法论原则。

二是邓小平说的:“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3]

三是2006年6月30日,胡锦涛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总体评价,即我们党在85年历程中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经28年艰苦斗争,领导人民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三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前景。胡锦涛指出:“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4]这三件大事,是对迄今90多年党史的一个总概括。

以上所述中央对这段历史的总体评价至今没有改变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经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5]

这说明,前后两个30年,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这条主线来讲,是一个整体,一脉相承。区别在于,前30年的探索出现失误,没能成功找到一条正确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但就“致力于探索”这点而言,两段历史一脉相承,而且前段探索为后段探索提供了有益借鉴——包括经验也包括教训。

(二)前30年奠定了基本政治制度和必要的物质基础

前30年的探索,特别是1957年以后,虽然发生了很多失误,但仍取得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建设的伟大成就,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说,“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6]这段话,既是对毛泽东和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及整个这段历史时期的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也指明了这段时期的成就对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奠基作用。这样的奠基,也是两段历史重要的本质联系之一。

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在毛泽东时代奠定的。概括讲,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同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基本政治制度延续至今,已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前30年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其中包括提出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经济战略思想,不但对当时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有些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如提出突破“苏联模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提出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提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提出“四化”宏伟目标;提出打破封锁,争取外援;提出过一些改革经济体制的思想;等等。

在经济方面确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巨大成就。1956~1966年,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们虽有许多失误,但总体看没有放松生产,特别是1961~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经济有较大发展。一个标志性的伟大成绩,就是中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初具规模。从数量看,10年共建成530多个大中型项目,新建或扩建了大批重要企业,这意味着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从质量看,新兴工业部门迅速成长,新产品、新品种不断涌现,特别是电子、石化、原子能、导弹等新兴工业部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修配到制造,从仿制到自行设计,逐步发展起来。从布局看,除原有沿海工业基地外,广大内地和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许多从来没有工业的地方,办起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建成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总之,这短短10年中,取得的成就虽是初步的,却是宝贵的,为之后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正如《历史决议》对这10年的结论:“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2](p.22)

在1966~1976年间,尽管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巨大挫折,但在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其中包括一些新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的投产,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等等。”[2](p.36)

综上,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不懈努力和艰辛探索,使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都有很大发展,为改革开放奠定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和必要的物质基础,特别是“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美、苏核垄断,提高了国防能力,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中国大国地位的重要标志,是中国人民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保证。

(三)前30年提出过一些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思想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大胆提出一些富有创见的思想,有些虽未实行,但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提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概念 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到三大改造完成后的一段时间,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有了一定认识,多次讲建成社会主义15年只能打个基础,真正建成要50~100年。在后来纠正“大跃进”错误时,毛泽东经过深入思考,提出中国正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并说从“不发达”到“比较发达”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2.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有突破性认识 “社会主义消除商品经济”是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恩格斯曾说:“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7]。这是以建立在高度发达生产力基础上的全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为前提的。而后继的社会主义者往往只注意到马恩的结论而忽略了他们说的前提,是一种不完整的理解。毛泽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已形成传统的“社会主义消除商品经济”观念提出异议。他的观点总的来说是,发展商品生产,限制商品生产的消极作用,并提出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8]。毛泽东的这些观点是正确的,可惜没能很好地贯彻到实践中,相反在晚年他又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只能在资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的观点,实际上是一种倒退。这是由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可能太深入,不可能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樊篱。他在商品经济问题上的思考,达到了历史条件允许的高度,但也就止于历史规定的限度。所以,这些正确思想在以后非但没能坚持反而有所反复,也是不奇怪的,但他毕竟提出过这些有突破性的见解,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有一定开创意义。

3.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在所有制结构问题上,毛泽东的确是想建立一个纯粹的社会主义,“让资本主义绝种”,“让小生产绝种”。但在现实生活启示下,他改变了这种设想,在1956年底同工商界人士谈话中他提出,对于我国的自由市场,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可以开私营工厂,可以开投资公司,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他把这称作“新经济政策”,认为这应实行相当长一个时期。[1]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这个认识没深入展开也没付诸实践,但毕竟已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设想。

4.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苏共肃反扩大化引发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我党高度重视。毛泽东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一个课题:社会主义社会是否真的没有矛盾?如有,怎样解决?他适应历史发展的需求,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形成系统的理论。主要观点是:第一,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正是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第四,毛泽东阐明了两类矛盾的不同解决方法,由此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及一系列方针。此外,他还提出两类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应该创造主客观条件促使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这些重要观点,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创造。遗憾的是,此后发生的“左”的错误,使这一正确理论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和原则没能很好贯彻:实际工作中大量混淆两类矛盾,即使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也有许多未能正确处理。这又从反面证明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特别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极端重要性。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这一科学论断,对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探索是一个很大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与此是一脉相承的。

总之,毛泽东对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浸透着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思考,既包含着他的失误,更包含着他的贡献。这些正反两方面经验是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直接的思想理论准备。

(四)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奠基

新中国成立后头30年,除“文革”10年外,有些精神文明成果值得总结。在战胜经济困难的过程中,党中央和毛泽东提出的“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解放军”的号召,对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也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革命热情,树立了社会主义新风。在这种良好社会风气影响下,大批先进英雄人物成长起来,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以及对其他先进英雄人物如焦裕禄、王进喜、欧阳海、王杰等人的事迹和南京路上好八连先进典型的宣传、学习,在群众中产生强烈反响。为人民服务、公而忘私、乐于助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美德深入人心,成为全民崇尚的行为准则。此外,党在这个时期开展的一些学习、教育活动,虽然由于“左”的影响而带来不良后果,但不能否认这些思想政治工作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密切联系群众,起了很好的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水平有所提高,组织观念增强,坚定了社会主义方向和共产主义信念,多数能够做到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爱戴。好的党风又带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风尚。这个时期还出版了大批优秀文学作品,塑造了许多优秀的典型艺术形象,这也是整个社会精神状态的反映。

比如,邓小平曾多次指出:“‘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应当肯定,总的是好的,基本上是在健康的道路上发展的。这中间有过曲折,犯过错误,但成绩是主要的。那个时候,党和群众心连心,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比较高,社会风尚好,广大干部群众精神振作。所以,尽管遇到困难,还是能够比较顺利地渡过。经济上发生过问题,但总的说还是有发展。”“从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六年形势的发展可以看出来,调整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经济政治形势很好,社会秩序很好。总之,建国后十七年这一段,有曲折,有错误,基本方面还是对的。”[3](pp.302,296)邓小平对这段时期政治局面、经济发展、社会风尚的基本评价,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回顾建国头30年这段历史,尽管有严重失误,但成绩巨大,我国从贫穷的农业国变成初步工业化的强国。胡锦涛在1999年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谈到这段历史说:“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对我们的封锁和武力威胁,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创造性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和具有世界意义的社会变革。在积极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过程中,我们遇到过不少困难,也发生过严重的失误。但是,党和人民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我国就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和文化基础,这在世界的发展史上是罕见的。”[9]

这段论述,客观而准确地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艰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为现代化建设做出的宝贵贡献,及其对于今天的重要奠基作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