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 第76章

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强基固本工程

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强基固本工程

党的十八大首次凝练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2个词、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和贡献,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价值属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又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和感召下,全社会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必将进一步走向深入。

为什么党中央从十八大到十九大反复提出要在全党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作了充分阐述。他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2)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3)在这些论述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4)这是从反面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大意义,并且诉诸历史的、现实的、国际的、国内的经验与教训。从这些论述中不难看出,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是站在社会发展、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的全局提出来的,更是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提出来的,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体现了深远的历史考量。党的十九大更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成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述,精辟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民族振兴之间的内在关联,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客观基础。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5)这段话包含三个方面的具体内涵: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二是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中华文化自古以来所倡导和追求的那些美好价值品质;三是借鉴吸收了世界文明的优秀价值成果。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古今中外人类优秀价值成果的继承、概括和本土化,是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立场上对社会主义价值属性的新认识。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来源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传承。他强调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价值观念如数家珍,“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下为公”,反映了中华民族美好的价值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了勇于担当的精神气质;“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等,表达了君子的人格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等,反映了中国人的仁爱和友善。他饱含深情地指出:“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这些思想和理念,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6)正是由于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渊源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坚决反对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文化教育领域中出现的某些“去中国化”的观念和做法,强调应该把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7)并明确提出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8)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重视和倡导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观,而且将其自觉运用到治国理政的伟大事业中去。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9)这些民生建设的主张就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古代民本思想和大同思想的创造性发展和时代性阐释。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层次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10)站在社会进步、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的立场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关系作了明确的、科学的说明,为我们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一个非常严密的思想框架。

学习、践行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体现它们相互之间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大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做好顶层设计、系统实施、全面囊括。当然,在不同学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要求、方式方法可以根据大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尤其是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性特点有所区别,形成一个方向一致、内容相同、体现学段特点、前后衔接的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2014年2月26日。
(3)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4)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5)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6)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7) 参见《习近平论“好老师”:教师第一位是“传道”》,2014年9月9日,见http:// 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09/c_1112412661.htm。
(8) 《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人民日报》2016年9月10日。
(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10)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