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 第65章

三、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让孩子们“上好学”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新阶段。在社会旺盛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教育如何适应新时期、新阶段教育发展的多样化、大众化,满足社会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是新形势下中国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一)深刻把握新时代有利环境和条件

新时代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战略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大投入,将使人民受益作为最基本的教育政策价值取向,把为人民提供充足的受教育机会作为基本措施,把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作为政策的战略重点。

(二)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

教育发展要充分体现人民的新期盼,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要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既要满足人民群众当前的教育需要,又要引导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现实的、正确的、合理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的长远需要,兼顾国家整体利益与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发展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也满足人民选择教育的需要,办出适应不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教育。坚持以终身学习理念引领教育改革,为人一生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教育的“立交桥”,为人的发展提供全面、长久与强劲的发展能力,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三)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

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始终坚持协同育人,推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努力把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始终坚持学习型社会建设,创造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环境,让学习成为一种生存需要和生活方式;始终坚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共同参与治理、共同分享成果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四)以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

推进教育信息化,让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的孩子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握“互联网+”潮流,发展人工智能教育,开放共享教育资源,降低知识分享门槛,为创客、众创等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持,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教育公共服务。

(五)以扩大开放促进教育现代化

“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质量,提升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成为世界前列的留学生源国和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地国,有效拓展双边多边教育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大幅提升参与教育领域国际规则制定能力,显著提高教育对外开放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需求,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教育发展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是让人人获得最大福祉,让社会得到进步。教育发展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特别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渴望子女接受优质特色教育的需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于办好每一所学校,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035年将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面向人人提供更加公平、优质、多样的教育,实现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教育的梦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