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 第60章

二、教育强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二、教育强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教育强国战略的提出是顺应人民群众对教育新期盼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教育工作的现实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对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面向世界谋划教育格局,体现了国际胸襟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1)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谋划,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面向世界谋划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的战略气魄和胸怀。对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将教育放在整个治国理政的总体格局中去把握,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高度去强调的高瞻远瞩,这是中国领导人向全世界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的生动表现。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依然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继续向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应该促进各国学生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2)这充分证明,我们党对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前提。

(二)面向教育改革谋划发展方向,突出了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3)直面矛盾、在矛盾中前进,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教育总体质量在不断提高,公平性在不断完善。但矛盾仍然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教育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尚未解决,质量和公平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针对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着力解决“择校热”、“大班额”,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校际差距甚至班级差距等问题,中央提出的发展“优质公平教育”,正是坚持了问题导向,积极回应了当前教育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更进一步为教育强国注入了勇于革新、永不停滞的鲜活力量。

(三)面向群众获得感谋划着力重点,展示了为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这份向往包括优质的教育资源、公平的教育机会。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是必须扛起来、完成好的政治使命。教育强国战略,是从受教育者的立场出发、从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立场出发,是民之所盼、是民生大计,必然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优质公平的教育,体现为民情怀和人民立场。教育强国战略,最终是要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成果,享受优质公平的教育,让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都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和愿望。


(1)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人民日报》2013年9月27日。
(2) 参见《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仪式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3年4月22日。
(3)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
(4) 最早见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首次见面时的讲话,参见《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6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