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 第26章

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改善民生的必然选择

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改善民生的必然选择

当今社会,教育是个人发展、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教育对改善民生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通过教育和学习就能使人的素质、知识、能力及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得到增强。教育能帮助弱势人群改变观念、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是缩小知识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也是贫困人群增强可持续脱贫能力的关键。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的视频贺词中指出,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要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1)

教育为人民服务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高度重视教育对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为人人出彩提供支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同优先发展教育思想的结合点,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思想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具体体现。

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完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努力缩小教育发展上的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公共教育资源优先向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倾斜,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随着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初步确立,2012年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保持在4%以上的水平,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学生资助体系也不断完善。2012年至2017年,我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提高了约15个百分点。

但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良好教育需求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一方面是人民群众对教育机会、质量和公平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另一方面,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公平、质量与效益等方面。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不协调,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任务艰巨。教育公平有待进一步促进,教育发展在区域、城乡、校际及人群之间仍存在明显差距。在教育质量方面,推进素质教育任重道远,创新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要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2)我国教育要完成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这些战略任务,必须在坚持优先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教育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1)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人民日报》2013年9月27日。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