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 第5章

应对经济下行风险 确保减税降费落地生根——山东“实打实、硬碰硬”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实践探索

应对经济下行风险 确保减税降费落地生根——山东“实打实、硬碰硬”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实践探索

【引言】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要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各项工作,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要加大减税力度。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而且要简明易行好操作,增强企业获得感。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可以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要根据实际情况,降低社保缴费名义费率,稳定缴费方式,确保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有实质性下降。”

【摘要】近年来,山东经济发展进入瓶颈期,产业结构总体偏重,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繁重,经济大而不强的矛盾突出。同时,受国际国内环境影响,山东经济下行压力更为突出。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山东将减税降费作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举措狠抓落实,却面临一些潜在问题和矛盾:一方面,山东正处于动能转换、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企业和社会各界对减税降费政策有新的更大期盼;另一方面,作为东部大省,受经济下行和减税降费的双重影响,山东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大,部分县“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出现一定困难。

面对企业难解渴和政府收支紧张的双重压力,山东迎难而上,负重前行,发挥新时代“挑山工”精神,把减税降费作为政治责任牢牢扛在肩上,通过“实打实、硬碰硬”的举措,全力实施“六到位”工作法,确保减税降费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助推市场主体添活力,经济发展增动力,对促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其他地方推进减税降费工作、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减税降费 动能转换 收支矛盾

一、背景情况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东临黄海、渤海,是我国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战略节点。长期以来,山东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但近年来,山东经济发展进入瓶颈期,产业结构总体偏重,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繁重,经济大而不强的矛盾突出。同时,受国际国内环境影响,山东经济下行压力更为突出。2019年1—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6.4%,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达到28.3%。社会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下降,工业发展持续承压。一季度,全省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均下降22.4%。面对如此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山东在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过程中,面临着不少潜在问题和矛盾。

一方面,企业难解渴。山东正处于动能转换、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企业和社会各界对减税降费政策有新的更大期盼。2017年,山东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2018年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的深入推进,传统行业面临转型阵痛,新兴产业等新动能项目支撑能力还不够,企业在实施动能转换过程中,税费负担仍较重,迫切需要政府出台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地方实际的税费优惠政策,助力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激发新兴产业活力。

另一方面,政府收支紧张。山东是经济大省、财政大省,但也是人口大省,经济总量大而不强,人均财政支出水平较低。2018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全国排名第3位,财政收入全国排名第5位,人均财政支出却处于全国第29位。全省仍有55个财政困难县,困难面达40.1%,这些县2018年人均财政支出仅4656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400多元。与此同时,政府债务陆续进入偿还高峰期,养老保险收支缺口扩大,重点项目建设、民生保障、深化改革等支出需求刚性增长。财政收支压力不断加大,减税降费的实施又带来新的减收。地方政府受经济下行和减税降费的双重影响,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大,部分县“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出现一定困难。如何统筹兼顾减税降费的硬任务和财政保障的硬要求,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现实困难,对山东来说压力更为巨大,考验更为严峻。

二、主要做法

面对潜在问题和矛盾,山东迎难而上,负重前行,发挥新时代“挑山工”精神,把减税降费作为政治责任牢牢扛在肩上,通过“实打实、硬碰硬”的举措,实施“六到位”工作法,确保减税降费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组织到位,凝聚减负合力

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山东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减税降费的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税降费的决策部署,切实领会减税降费的重要意义和政策内容,把减税降费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全省上下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形成了巨大合力。面对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实施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山东提前谋划部署,预先做好方案制订、征管操作、纳税服务、信息系统调整等实施准备工作,中央政策出台后,第一时间出台减税降费综合实施方案,第一时间推出具体可操作的实施细则,第一时间释放减负红利。面对减税降费工作点多面广、头绪繁多的难题,为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山东省级财税部门成立工作专班或领导小组,建立起“一竿子”插到底的统一指挥机制,制订实施减税降费工作方案和任务配档表,出台《实施减税降费工作专项绩效考评办法》,明确责任、细化分工、挂图作战。面对减税降费涉及面广、协调工作量大的难题,全省财税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发改、工信、社保、商务、金融等部门积极参与,强化信息横向交流和纵向联动,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凝聚合力抓落实。思想上高度统一、机制上健全完善、组织上有力保障、行动上协调一致,推动减税降费工作深入开展。

(二)落实到位,助推经济发展

针对企业和社会各界对减税降费政策的新期盼,在坚决落实好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山东在国家授权范围内,大胆创新,勇于突破,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结合地方发展需要,研究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强、含金量高的减税降费政策,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引导支撑作用。

1.创新政策推动动能加快转换。为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山东将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围绕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和国家税制改革方向,积极探索创新税收政策。针对留抵税额占压企业资金加重企业负担的问题,深入研究增值税制度,借鉴国际经验,从实施范围、程序、负担机制等方面,研究增值税留抵退税实施方案面临的问题;对按照去产能和产业升级政策要求停产、停业、关闭企业税费负担重的问题,积极研究免征相关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让企业轻装上阵、加快转型;针对支持创新,提出提高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税前扣除比例,对科技人员转让科技发明、专利技术给予税收支持等政策。

山东省积极向上汇报对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高度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相关税收支持政策纳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成为“一揽子”减税降费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山东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工业园一期建设项目2018年收到了4578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大大减轻了项目投资初期的压力,让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市场开拓和科技研发。企业负责人表示,2019年留抵退税政策更加明晰稳定,企业投产新项目、实现转型发展的底气更足了。

2.自我加压出台省级减税措施。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山东自我加压,深入挖掘政策潜力,对国家赋予地方权限确定标准的小微企业减免六税两费、降低社保费率政策,山东一律实施顶格减免执行。在此基础上,加强政策创新,山东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若干财政政策》《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进一步扩内需补短板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权限范围内实施了多项地方性减税措施:降低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全省普降20%;大幅下调企业6类合同核定征收印花税的征收比例;将4类货运车辆车船税税额标准下调至原税额的一半征收。上述政策预计每年减轻企业负担126亿元,进一步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提振了发展信心,增强了获得感。

(三)宣传到位,让减负普惠性落地

2019年,国家连续推出多项重磅减税降费政策。为将这些普惠性的政策落实到位,避免纳税人不熟悉政策影响减负效果,山东积极推广“100%覆盖+点对点滴灌”模式,多渠道、多轮次、多主体开展政策宣传。宣传广覆盖,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新闻发布会等渠道开展减税降费专题宣传。财税部门联合省税协、中介服务机构、高校学者持续开展多轮辅导,2019年1—5月,实施了三轮宣传辅导,组织减税降费专题培训2000多期,受益企业65.98万户次。辅导点对点,聚焦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依托大企业,组建“宣讲先锋队”、推行“一户一档”。梳理编写《重大减税降费政策汇编》《新旧动能转换税收优惠政策指南》,通过网络公开,还到企业送政策上门,进行“点对点”“面对面”专题辅导,帮助纳税人用足用好用活政策、精准享受政策优惠。形式多样化,山东各地不断创新宣传培训方式方法,编排传统文化节目,开展网络直播,制作漫画小册子等,通过灵活多样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企业和大众轻松掌握、熟记牢记减税降费政策。

(四)服务到位,让减负更加简明易行

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后,操作系统也因政策调整随之变化,企业和群众办理涉税事项的难度加大了,政策把握不准、办税大厅排队时间长、因网络申报卡等材料准备不齐备导致跑多趟,这些具体操作中的难题成为群众和企业反映的热点,也成为影响群众和企业获得感的“绊脚石”。

山东对症下药,出台4大类13项60条便民服务措施,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组建服务团队,抽调各部门业务骨干成立减税降费咨询服务团队,为纳税人提供“一对一”服务,现场解答减税降费政策问题,现场辅导办税操作;实施错峰预约,梳理、分析申报规律,制订错峰申报计划,通过时间错峰、场所错峰、渠道错峰等方式,解决申报拥堵、等待时间长的难题;推行容缺受理,按照便民高效、依法合规的原则,制定涉税事项容缺受理制度,对225项日常办税业务实施容缺受理,变过去的“材料齐全才能办理”为“边补充材料边办理”,打通政策落实的“神经末梢”和“最后一公里”;强化信息支撑,广泛推广“互联网+电子税务局”办税方式,让纳税人多走“网路”,少跑“马路”,开发建设减税降费综合监控平台,实现减税降费“事前提醒、事中预警、事后监控”闭环式管理,在电子税务局设计“提醒小贴士”,帮助企业算好“收益账”,切实增强获得感、提高满意度。

济南四建集团是山东一家建筑施工企业,现有职工2600多名,在落实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时,人员分散、信息采集难是困扰企业的最大难题。正当财务负责人一筹莫展之时,财税部门第一时间与企业电话联系,主动对企业进行政策辅导,通过政策宣讲和现场答疑,向企业员工宣传政策知识,不到一周时间,快速完成了信息采集,使企业第一时间享受了政策红利。

(五)督导到位,让减负更加扎实有力

山东用好督查督导工具,打通政策落实的“拦路虎”,确保政通令行。

1.强化工作落实督导。山东省委、省政府及省人大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作为重点督导内容,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围绕减税降费重点任务、工作推进、政策执行开展监督。财税部门内部也建立起督查反馈机制,定期调查政策执行情况,深入基层开展督导,对执行减税降费不力的地区立即纠正整改,严格依法征税,监督其解决收“过头税费”、乱收费、虚收空转等问题。如,菏泽市重点开展了第三方涉税服务收费的监督,通过约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全面了解掌握涉税服务现状、项目、标准等内容,组织人员到服务单位开展调查,通过查看记账凭证、查询开票记录等方式,监督规范涉税服务收费。

2.拓展监督渠道。施行实时测算监控,建立涉企税费动态“监测点”。在全省173个县(市、区)的10个行业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大中小微企业,建立844家涉企税费动态“监测点”。主动接受监督,聘请涉企税费双向监察员,实时掌握企业负担情况。从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中聘请了464名涉企税费监察员,及时了解企业及社会各方面的诉求呼声。打通意见传递通道,开通涉企税费“直通车”,在门户网站公示公开各地监督电话,企业可直接拨打相关地区的监督电话,反映涉企税费方面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全方位的监督,让存在侥幸心理、歪曲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无处遁形。

(六)保障到位,多措并举保驾护航

针对经济下行和减税降费的双重重压导致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问题,山东向发展要效益、向改革要办法,多举措增收节支挖潜,持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政府精打细算过紧日子,企业减负增效过好日子,全力保障减税降费政策顺利实施。

1.做大经济蛋糕增财源。山东紧紧抓住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历史机遇,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集聚财政资源,投向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向重大战略、重点建设项目倾斜。

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研究制定“1+5”财政政策体系,省财政多渠道投入资金,带动市县财政投入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仅2018年为实体经济直接“输血”2100亿元以上。

围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四新”促“四化”,支持化解过剩产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聚焦“十强”产业,支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大力培育支撑带动力强的领军企业。

围绕支持科技创新,2019年省级预算安排投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70%,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搭建协同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围绕乡村振兴,培育壮大农业“新六产”,推动田园综合体、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加快发展。

围绕加强海洋强省建设,大力支持海洋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巩固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新优势。通过重点支持与倾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财政增收创造新源泉。

2.强化改革统筹挖潜能,持续深化改革。山东印发实施《关于深化省级预算管理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两放权、两统筹、两转变、两规范”为主要内容,以理顺权责、强化统筹、创新机制、提升绩效为重点,着力深化预算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统筹预算编制。改变以往按资金渠道分类核定预算、确定用途的模式,全口径、一体化统筹编制“四本预算”和政府债务收支计划,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政府债务的衔接。将中央切块安排的转移支付资金,与同领域资金纳入同一个支出“盘子”,捆绑安排、形成合力。

统筹整合专项资金。2019年省级专项资金由原来的93项压减至39项,减少近六成,仅省级整合涉农资金规模就达400亿元。专项资金的统筹整合,进一步增强了资金合力。

盘活存量资金。各级各部门全面清理财政存量资金,坚决按政策收回结余结转资金,多渠道盘活存量资产,形成的财力全部用于急需项目,防止财政性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

强化绩效管理。印发《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推动预算与绩效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动预算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延伸至基层单位和资金使用终端,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通过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减少资金浪费、增强可用财力,缓解财政收支矛盾。

3.坚持厉行节约过紧日子。牢固树立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思想,引导各方面厉行节约、精打细算,减少不必要支出,更不能随意追加支出。

大力压减支出。坚决压减非急需、非刚性和低效支出,取消无效支出,调整标准过高的支出,当好“铁公鸡”,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一毛不拔”。比如,2019年省级按照8%的比例压减业务类项目支出,对绩效评价结果未达到优良等次的项目统一压减10%。从严控制“三公”经费预算,连续6年实现“只减不增”,年均降幅达到14.4%。

硬化预算约束。坚持“无预算不支出、先预算后支出”的原则,原则上“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不得再追加预算,打好“铁算盘”。

坚持量力而行。各级财政严把支出审核关,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和预算评审,充分考虑实际财力,不具备实施条件、存在财政风险隐患的建设项目和支出政策一律不得实施和出台,防止盲目上项目、铺摊子。

4.兜牢民生底线,保障重点支出。“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三保”支出是财政平稳运行的底线,不可突破。山东将多渠道节省下来的资金优先用于“三保”支出,统筹盘活的财力集中用于保障重点领域支出。

加强重点防控。建立县级“三保”预算安排审核制度,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对收支矛盾突出、债务风险高、暂付款规模大、库款水平低的县(市、区)实行重点监控,督促市县全面落实保障责任,足额安排“三保”支出,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全力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落实到位。

加大转移支付。为确保基本“三保”到位,坚持财力下移,切实加大对下转移支付力度。省级预算安排中,省本级支出仅占不到1/4,绝大多数资金都用于对下转移支付。2019年省级预算安排用于支持民生改善方面的资金比上年增长14.5%,重点增强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能力,特别是向财政困难和受减税降费影响大的地方倾斜。确保养老金发放到位。随着社保费率下调,社保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成为一大挑战。山东积极动用历年滚存结余、盘活存量资金、积极探索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等措施,统筹资金使用,缓解支付压力,确保及时足额支付。加强财政预算安排、推进社保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对养老保险收支矛盾突出的地方进行重点支持,提升社保基金互济和持续能力。加强社保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强化社保基金管理,维护社保基金安全,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进一步提升社保基金的支付能力。

通过采取多项举措,减税降费政策在山东得到较好落实,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效应逐步显现。2019年山东全年预计减税降费1388亿元。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送来“及时雨”,切实解了企业燃眉之急,增强了企业发展动力和信心。家电制造企业山东海尔集团财务负责人反映,对企业最大的利好就是增值税税率下调,预计2019年可少缴纳增值税及附加税费3亿元左右,减税扩大了利润空间,增强了商品价格的灵活性,有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潍坊市坊子区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14.8亿元,在“三保”面临较大压力情况下,坚决落实国家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辖区内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退税2.09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占用压力,加快了企业农机生产转型升级步伐。调研发现,多数企业表示,国家减税节省的资金将重点用于产品研发,不断加强技术革新,提升技术水平,用国家减免的税收撬动企业更大的发展活力。得益于减税预期的引导作用,省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迎来爆发式增长。2018年,全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12家,总数达到8912家,较上年增长41.5%。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现代制造业领域的企业,成为山东高新技术企业主力军。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的青岛、济南、烟台三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达到3112家、1547家和635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规模的近六成,高新技术企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进一步带动区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经验启示

减税降费政策得以在山东较好地实施,主要是山东迅速传达学习和动员部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上来;精准施策,推动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加强预算保障,确保各级财政收支运行平稳;深入分析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工作落实。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1.坚持党的领导,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最高政治原则,党建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是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保障。山东省委、省政府充分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全省财税部门作为减税降费的主攻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贯彻落实减税降费作为头等大事,成立了以厅(局)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或工作专班,充分调动系统内外工作合力,凝聚起全面抓落实的强大力量。各基层党支部增强政治责任感,把减税降费作为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平台,采取各项有效措施,确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山东省财政厅税政处作为贯彻落实税收政策的重要一环,在减税降费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重大政策经支部党员大会集体研究,重大活动由支部统一行动,主题党日活动突出“党建+服务”理念,到企业开展“送政策上门”主题党日活动,精准辅导企业税收政策,帮助企业算好“减税账”。全省上下以党建为统领,在政治上、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齐心协力推动减税降费落实落地。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强群众获得感为指引推进减税降费工作。对减税降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实打实、硬碰硬”,让企业和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只要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你放在心上,实现良性互动。山东省在贯彻落实减税降费工作中,深入领会和牢牢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抓落实、定政策、搞服务,均以人民满意不满意、群众获得感强不强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创新开展了许多便民服务措施,如制订民生涉企财税政策“两项清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减税降费税收政策“两本手册”,编制收费“十张清单一张网”,开展“送政策上门精准对接服务”“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活动,设置涉企税费动态监测点、双向监察员、实时“直通车”等,将国家的好政策传导下去,将企业需求和意见收集上来,实现减税政策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切实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将国家减税降费“大礼包”发到企业和群众手中,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群众和企业满意度、获得感大幅上升。

3.坚持以发展为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标准检验减税降费成效。充分发挥税收杠杆作用,精准施策,有的放矢,可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重大举措,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山东省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决策全过程,作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在坚决落实好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着眼于解决山东省实体经济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自我加压,量身定做,创新推出了针对性强、含金量高、富有特色的“自选减税动作”,初步预计减税规模达百亿元,在降低全省企业税收负担的同时,支持和引导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如,针对工业企业占地面积大、城镇土地使用税负高的现状,下调全省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至原标准的80%,预计全年为企业减税82亿元,制造业获益明显;针对物流行业这一现代经济运行的关键环节,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下调货车、挂车、专用作业车、轮式专用机械车等4类货运车辆适用税额至原标准的一半,预计全年为物流行业减税3.5亿元。

4.坚持向改革要空间,以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为抓手保障减税降费实施。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只有改革才有未来。面对减税降费造成的巨大收支矛盾,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问题,用改革的办法化解矛盾,用改革红利对冲减税降费的影响。2018年以来,山东财政系统陆续开展了“财税改革落实年”“财税改革深化年”活动,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改变思想观念,分组赴苏浙粤考察学习,对标南方三省找差距、明不足、找对策,凝聚起改革的强大动力。深化预算管理改革,以“两放权、两统筹、两转变、两规范”为主要内容,推动构建权责清晰、协同高效、运行规范的预算管理新格局。推动财政体制改革,调整省与市县财政收入划分,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调动各级发展积极性。深化省直管县改革,将省财政直管县范围扩大至41个县(市),既为各市发展减轻负担,又为薄弱县加快发展创造条件。深化涉农资金、科教资金整合,将有限财政资金优化整合,集中用于关键领域。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激发政府发展动力和企业发展活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减税降费腾出更大空间,提供更坚强保障。

【思考题】

1.如何进一步发挥党建在减税降费中的引领作用,提高干部认识水平并切实贯彻落实?

2.为避免出现“最后一公里”现象,应制定什么政策确保减税降费落地生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