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 第19章

国内取得“严防控、零输入”援非实现“打胜仗、零感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成功抗击埃博拉疫情

国内取得“严防控、零输入”援非实现“打胜仗、零感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成功抗击埃博拉疫情

【引言】2015年11月25日,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表彰大会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相关部门、地方和军队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军地医务人员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同受援国人民并肩奋战,帮助疫区国家控制了疫情,成功实现“打胜仗、零感染”目标。同时,有关方面及时启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有效防止疫情输入,保障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摘要】2014年,西非暴发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迅速波及非洲、欧洲、美洲三大洲九个国家,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伴随疫情扩散,中国公民在境外感染以及疫情传入我国境内的风险加大,国内同样面临巨大的疫情防控工作压力。

2014—2015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应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紧密合作,统筹国内疫情防控和援非抗疫两条战线,全面落实应对措施。在国内疫情防控方面,全力做好疫情监控、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病例转运和救治、医院感染控制等应对准备。在援非抗疫方面,组派军地近1200名医疗卫生人员,完成样本检测9000多份,留观诊疗病例900多例,培训当地医疗护理人员和社区防治骨干13000多人。疫情过后,实现了国内防控工作“严防控、零输入”和援非抗疫工作“打胜仗、零感染”双重胜利。

党和国家英明决策,是取得疫情应对胜利的根本保证。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高效运转,为夺取疫情防控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要加强卫生外交能力建设,不断强化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核心能力建设,积极宣传,正确引导群众。

【关键词】疫情防控 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埃博拉出血热

一、背景情况

2014年,西非暴发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疫情发生时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疫情传播扩散极易引发社会恐慌。疫情迅速波及非洲、欧洲、美洲三大洲九个国家,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2015年10月7日,疫情共导致全球28457人感染,11312人死亡。

面对这场严峻的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危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国家安全战略、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外交大局的高度出发,果断作出加强国内疫情防控、开展援非抗疫行动的重大决策部署。应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以下简称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和各地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领导同志的批示指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紧密合作,统筹两条战线的工作,全面落实各项疫情应对措施。

二、主要做法

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在国内疫情防控方面,坚持“以防止疫情输入为主、以依靠专业力量为主、以加强口岸重点城市防控为主”的防控策略,多次组织对重点省市疫情防控工作进行联合督导检查,及时总结并推广有关地区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认真指导各地,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在援非抗疫方面,践行正确义利观,在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向疫情发生国元首致电慰问并对外宣布援助举措后,立即组织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援外行动。

(一)多措并举严防疫情输入

1.认真落实各项严防疫情输入措施。及时将埃博拉出血热纳入我国检疫传染病管理;协调疫情发生国家实施来华人员离境检疫,建立归国人员离境前报告制度;强化口岸防控,实施入境人员信息排查,建立疫情发生国家人员入出境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重点口岸卫生检疫,加强对疑似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排查和管理,并做好来自疫情发生国家货物、物品、运输工具通关监管和卫生检疫。截至2015年9月21日,我国累计排查来自西非疫区人员34974人,排查留观病例160人(其中口岸转运82人),均排除埃博拉出血热。

2.积极强化国内疫情防范应对准备。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及时组织制订印发了29个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组建国家级疫情防治专家组,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及时组织开展风险评估数十次,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建议。将埃博拉出血热纳入监测报告网络,并在全国确定192家军地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护设备物资的生产储备和质量监管。指导各地做好疫情监测、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病例转运和救治、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疫情应对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全国共开展埃博拉出血热应急演练近30次,组织大规模专项培训数十次,覆盖近11万名疾病预防控制和中西医临床专业人员。

3.全力做好国内大型活动的卫生保障。在西非疫情持续蔓延期间,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按照中央领导同志批示指示精神,全力指导、支持相关省市做好南京青奥会、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广交会、亚太经合组织北京峰会等重大活动的疫情防范应对工作,并积极协调国际奥委会、相关国际体育组织,以及达沃斯论坛主办方等,及时完善相关活动的具体工作安排,降低疫情发生风险,为保障活动顺利举办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积极组织实施援非抗疫

1.组派军地医疗卫生队伍。应疫情发生国家请求,及时向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几内亚疫区三国及周边七国派出多批次累计近1200名医疗卫生人员,在疫区现场开展实验室检测、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留观和诊治、公共卫生师资培训。

我们的医疗专家,科学施救、严格防护,不断提高救治成功率,累计留观诊疗相关病例900余例;我们的实验室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仅用90天就以了不起的“中国速度”在塞拉利昂建成了西非第一个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并投入使用;我们的实验室检测队员,不分昼夜,使用自主研发的试剂,及时准确地完成了9000余份标本的检测;我们的公共卫生专家,累计培训当地医疗护理人员和社区防治骨干13000余人,并在塞拉利昂三个行政村开展重点培训,既解决了疫情发生国家燃眉之急,又在当地传播了中国传染病防治经验,尤其是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经验,起到了示范作用。疫情发生后,我国常驻西非国家援外医疗队始终坚守疫区,为当地民众和驻外使馆、中资机构人员提供医疗服务。

2.紧急援建医疗卫生设施。在疫情传播扩散的高峰时期,我国紧急援助塞拉利昂,为当地迅速部署了先进的移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并援助建成西非地区第一个固定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有效缓解了当地病人检测和留观收治压力,也为其未来发展自主检测能力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将塞中友好医院改造成具有传染病病例收治功能的留观诊疗中心。用不到1个月的时间,为利比里亚建成有100张床位、17个附属用房、近6000平方米的当地最好的现代化传染病诊疗中心。

3.务实有效地实施紧急物资和经费援助。2014年4月,我国在第一时间向几内亚和利比里亚分别提供5万和2万美元现汇。5月,再次紧急向几内亚、利比里亚、几内亚比绍、塞拉利昂各提供100万元的医疗防护物资。2014年8月,我国急疫情发生国家之所急,率先行动,使用包机向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运送价值3000万元、共计80吨的紧急医疗防疫物资,有效缓解了当地防控压力。随后,依据所了解的疫情发生国家疫情防控迫切需求,又为疫情发生国家紧急提供救护车、焚尸炉、防护服、粮食等防控物资和现汇资金。

为保证援非医疗防疫物资质量、确保顺利通关,我国还紧急启动了相关物资应急审核程序和应急通关程序。同时,制订了西非三国中国公民的感染防护建议,并紧急调运两批防护用品,指导驻外使领馆、中资机构、援外医疗队、维和警察防暴队和维和部队开展疫情防范工作,全力保障我国境外公民健康安全。

4.积极强化与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的合作。坚持在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框架下开展援非抗疫行动,并派员参加联合国埃博拉应对特派团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在多边舞台传递中国经验。积极推动中非在公共卫生领域,尤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和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方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支持非盟疾控中心建设,并加强与疫区三国的疫情防控交流和合作。加强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的合作,借助疫情防控推动大国良性互动。多次组织并参与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国际研讨会,积极强化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截至2015年11月,我国已累计提供4轮总价值约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此外,我国还加大投入,启动了后埃博拉时期疫情发生国家恢复重建的援助项目。

(三)加强关键技术科技攻关

中央财政投入近亿元,迅速启动了埃博拉检测诊断技术、抗体药物、疫苗以及防护装备研发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并同步推进相关应急产品评价及注册工作。短时间内,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制完成埃博拉病毒核酸参考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3家单位具备了在80小时内完成病毒快速筛查能力,另有16家单位具备了病毒核酸检测能力,5家企业生产的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获得国家注册并进行应急储备。成功研制出埃博拉ZMapp抗体。军地协同研发的全球首个2014基因突变型埃博拉疫苗,在塞拉利昂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阶段,开创了我国疫苗研发境外临床试验的先河。

(四)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有效引导国内外舆论

对内着重加强健康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对公众开展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公众科学、理性认识疫情防控,切实增强公众健康防护意识,及时回应公众关切,解疑释惑,维护社会稳定。对外积极表明中国主张,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北京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等国际场合,积极倡导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抗击埃博拉疫情,在联合国等平台积极发声,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行动、听到了中国声音,理性看待援非举措。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采取多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广覆盖的新闻宣传报道,组织主要媒体加大援非抗疫队伍派出工作情况,以及物资和资金援助、医疗卫生设施援建等举措和效果的对外宣传力度。

(五)重视锻炼医学卫生专业队伍

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注重在实战中锤炼军地专业队伍。例如,援非抗疫队伍针对埃博拉出血热研究建立的有针对性的感染控制管理体系,包括三级防护标准、医务人员意外暴露感染处理等10多种防控方案,以及穿脱防护用品流程、患者管理制度、护理操作流程等68类243条诊疗制度,得到了国际同行认可和引用,并确保了我国援非抗疫人员无一人发生感染(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有国家出现医务人员感染情况,甚至出现了本土医护人员感染的二代病例)。我国在塞拉利昂部署的移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和固定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在世界卫生组织和塞拉利昂卫生部联合组织的对多国援助实验室测评中,检测准确率达100%,获得国际同行的高度赞誉。

2015年7月4日,我国最后一支援塞抗疫医疗队回国,标志着我国为期近一年的援非抗疫任务圆满结束。历时一年多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对工作成效显著。一是有效防范了疫情输入我国境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各部门和各地坚决执行中央有关部署,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实现了疫情“严防控、零输入”目标,切实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有力保障了各类重大国际活动顺利举办,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和国内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二是充分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和担当。我国援非抗疫行动有力支援了西非疫情发生国家应对疫情巨灾,在国际援非行动中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充分展示了我国以义为先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和应有担当,赢得了疫情发生国家政府、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不仅深化了中非传统友谊,而且促进了同美国、英国、法国等大国关系良性互动。在此期间,我国援非抗疫队员无一人感染,成功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目标。三是有力促进了国家生物安全能力建设。在本次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过程中,我国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专业队伍深入疫区一线参与防治工作,充分发挥“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卫生健康战线职业精神,有效提升了我国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能力。

三、经验启示

1.党和国家英明决策,是取得疫情应对胜利的根本保证。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疫情发生时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2014年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暴发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瞻远瞩、果断决策,在做好国内防控部署的同时,派出军地医疗卫生队伍赴一线支援疫情发生国家抗击疫情,并实施多轮次、多形式的物资和经费援助。

2.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高效运转,为夺取疫情防控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军地22个部门组成应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确立“高度重视、密切关注、防控为主、内外结合、科学应对”的工作原则,强化跨部门信息沟通与协作联动,共同研究细化、实化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各项应对措施和重点工作安排,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事事能落实、件件有回音。国家和地方加强联防联控,形成高效联动,有力保障了重点省份,尤其是重点口岸城市防控工作有序开展,成功保障了一系列大型活动顺利举办。重点省份加强联防联控,形成跨区域联防,保证了重点人群防控、可疑病例和疑似密切接触者追踪排查等防控工作的及时完成。

3.加强卫生外交能力建设,是当前增强我国外交软实力、健全新型大国外交战略的重要方面。面对突发急性传染病,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依托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人类健康安全保障等主题,加强卫生外交工作,有利于健全我国新型大国外交战略。此次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暴发后,我国早于世界卫生组织和美英等发达国家启动援非抗疫行动,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援外行动,通过打出一系列及时、有效、有力的卫生外交“组合拳”,尤其是坚持以效果为导向,在此次援非抗疫过程中创下多项“第一”,在国际上尤其是在非洲赢得了道义和外交的高分,成为我国外交工作中的成功案例。

4.不断强化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核心能力建设,是我国应对各类重特大突发疫情的有效保障。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突发急性传染病相关法制、体制、机制和预案体系建设,尤其注重强化突发急性传染病防范应对准备、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的核心能力建设。创造性地提出应对各类突发急性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健全了重特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工作;强化了医院感染控制和生物安全管理,不断强化专业队伍培训与演练,并注重发挥中医药作用;启动了传染病防治重大技术专项和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突发急性传染病实验室检测、临床诊治能力明显提升。这些基础性工作有力提升了我国卫生应急能力,有效维护了我国公共卫生安全。

5.积极宣传、正确引导群众,是做好重大突发疫情应对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这次成功应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经验再次表明,面对全球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依法及时公布疫情信息,开展公众风险沟通和舆情监测,告知公众疫情危害和科学防控知识,及时宣传党和政府的防治举措,组织专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群众科学理性认知疫情,对有效保障公众健康安全、稳定社会秩序十分重要。

【思考题】

1.为什么要组建应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2.如何认识、理解重大传染病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