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建设论述 > 第5章

关键是掌握系列重要讲话的思想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不仅必须掌握其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基本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而且必须掌握其思想精髓。这个思想精髓,就是系列重要讲话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就是它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掌握这个思想精髓,才能真正把握系列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才能结合不断变化的实际运用好这个强大思想武器。

坚定的信仰信念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品格,崇高的精神追求是共产党人的鲜明标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充满着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事业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心。 “革命理想高于天”、“永不动摇信仰”,是贯穿讲话的一条红线。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  “缺钙”,就会得  “软骨病”。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一些党员、干部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首先就因为理想信念动摇。他多次指出,提高干部素质第一位的任务是坚定理想信念,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他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我们共产党人锤炼党性,首要的就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共产党人要坚定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指导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不能相信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要坚定相信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道路多么曲折,最终必然实现,不能相信  “共产主义渺茫论”;要坚定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是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不能相信  “社会主义失败论”;要坚定相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发展要求,是 13亿多中国人价值观念的  “最大公约数”,不能相信西方价值观念是  “普世价值” 的谬论。他特别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我们必须肩负起重大的政治责任、政治使命,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他特别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制度模式选择,决不是权宜之计。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条任何时候都不能改、不会改。贯彻这一系列论述的,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深入把握讲话贯穿的坚定理想信念这个核心和灵魂,着力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  “总开关” 问题,坚定  “主心骨”、筑牢  “压舱石”,增强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

党的事业是一代一代人薪火相传、接力推进的。党的十八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力棒交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手中,这是一项崇高的历史使命,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鲜明地体现了对这一崇高使命和重大责任的深刻认识和勇敢担当。

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他说:“党和人民把历史重任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 “一定要不负重托,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以自己的最大智慧、力量、心血,做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他强调:我们肩负的重大责任,是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一定要  “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在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门会议上,他指出,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有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摒弃任何私心杂念,把为全中国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唯一的追求,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鞠躬尽瘁。他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 “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责任重于泰山。” 可以说,传接好历史接力棒的历史担当意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始终。

这种历史担当意识,还体现在从历史的大视野出发考虑问题,从发展的大趋势着眼分析问题上。在多个重要场合的讲话中,他都联系500年中华文明史来思考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50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来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前进方向,联系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奋斗史来阐明中国的复兴道路,联系90多年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来把握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联系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来展望我们党的光明前景。这些重要论述,都体现了他从历史发展长河中定位我们的历史责任的宽广眼界和宽阔胸怀。

敢于担当,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的重要要求。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他强调,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他多次强调,要接好历史的接力棒,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强调责任重于泰山,领导干部要有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摒弃私心杂念,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强调言必信、行必果,勇作为、敢担当,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了胸怀天下、忧国忧党的崇高精神,体现了强国富民、鮸力复兴的历史担当。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深入把握讲话贯穿的历史担当精神,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进取意识,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担国家之大任,当时代之先锋,不断增强担当本领,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新业绩。

三、深刻把握讲话贯穿的真挚为民情怀

我们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始终贯穿着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着强烈、真挚的为民情怀。

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结束后与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在河北阜平、甘肃定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他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疾苦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心。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在讲到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时,他指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级政府的根本宗旨,不论政府职能怎么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他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 1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 “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脚踏实地践行党的宗旨,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和人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彰显了鲜明的群众立场、群众观念、群众感情。

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深入把握讲话贯穿的真挚为民情怀,牢固树立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价值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忠诚之心牢记党的宗旨,以敬畏之心对待手中权力,切实解决好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的问题,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四、深刻把握讲话贯穿的务实思想作风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求真务实,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一个核心内容和鲜明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个根本的思想武器,要深入探求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他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办法只有在实干中才能见效,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抓住和用好,要实一点、再实一点,接地气、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强调政贵有恒,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 1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他再次强调: “事实是真理的依据,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世界、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领导艺术,掌握真实情况,把握客观规律,发扬务实高效、不尚空谈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好。”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有什么问题就说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强调什么问题,抓住要害、有的放矢,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比如,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他强调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干部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强调不能唯国内生产总值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唯票取人、唯分取人、唯年龄取人,直面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典范。

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深入把握讲话贯穿的务实思想作风,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和举措,尤其要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推动发展,在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中树立形象,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接地气、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扑下身子、甩开膀子,多做打基础、利长远之事,多行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之举,推动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促使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五、深刻把握讲话贯穿的科学思想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不仅反复强调要树立和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而且讲话本身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系统的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体现了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在对许多重大问题进行阐释时,都注重以全局视野、长远眼光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向,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注重一分为二看问题,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区分主流和支流、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以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把握问题的关联性、整体性;注重以新思路、新视角观察问题,继承中有创新,坚持中有发展;注重运用底线思维来分析问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比如,讲话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显示了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体现了恢宏的全局视野和整体思维。再比如,讲话坚持  “两点论”,对道路问题强调要坚持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对经济发展强调要“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数量与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对全面深化改革强调要把握处理好  “五个重大关系”;对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强调要正确处理  “七大关系”;等等,体现了严密的理论逻辑和辩证思维。还比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强调,在经济上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在民生上要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的底线,党员干部要守住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底线,等等,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清醒的底线思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不仅能够得到思想理论的滋养,而且能够得到方法论的启迪。

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深入把握贯穿讲话的科学思想方法,用以正确地观察分析事物,研究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提高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

(原载于《学习与研究》2014年第9期,署名辛怡,原文副标题为“三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