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之江新语 > 第182章

弘扬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风尚

(二〇〇六年五月十七日)

普及公民法制教育、形成全社会法治风尚,对建设“法治浙江”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人们没有法治精神、社会没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古人所说“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1],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使法必行之法就是法治精神。从客观上说,法治也并不体现于普通民众对法律条文有多么深透的了解,而在于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这包括培养人们的理性精神、诚信守法的精神、尊重法律权威的精神、权利与义务对称的精神、依法维权和依法解决纠纷的习惯等等。正如卢梭所说,“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隆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2]。法律当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这种风尚,它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注释】

[1]  见《商君书·画策》。《商君书》是战国中、后期商鞅及其后学的代表作,是研究商鞅一派法律思想的主要依据。商鞅(约前390—前338),卫国人。战国中期政治家、思想家,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主持秦国变法,对旧的奴隶制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确立了新的封建制,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史称“商鞅变法”。

[2]  见卢梭《社会契约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