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之江新语 > 第159章

多读书,修政德

(二〇〇六年二月十七日)

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以德。古人讲,“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2],“读书即是立德”[3],说的都是这个道理。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要不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为政以德、为政以廉、为政以民。

    “为政之道,务于多闻。”[4]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包含了丰富的廉政文化理念和文化实践。要修炼道德操守,提升从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读书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诸实践。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要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使一切有益的知识、一切廉洁的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会到我们的从政行为中,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拒腐蚀、永不沾,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注释】

[1] 见王安石《洪范传》。王安石(1021—1086),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2] 参见《论语·为政》。原文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 见王晫《今世说》。王晫(1636—?),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

[4] 见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诸葛亮(181—234),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国大臣、政治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