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之江新语 > 第122章

先进性教育重在“强身健体”

(二〇〇五年三月二十五日)

在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1]活动中,要切实防止和克服两种倾向: 一种是“无用论”,认为这些年党内教育没少搞,但一些问题仍然存在,这次教育也起不了很大的作用;一种是“速胜论”,期望通过这次集中教育,“毕其功于一役”[2],解决所有存在的问题。

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把抓经常性教育和开展适当的集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就如同为了保持人的身体健康要抓保健一样,既要经常检查身体及时发现病症,又要针对病症进行及时治疗。人生活在现实中,难免受到各种病菌的侵蚀,所以要经常检查身体,及时发现和排除病害。对有些重大疾患,还必须下猛药集中治疗。保持党的先进性也要与时俱进,常学常新。因为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先进性建设既有紧迫性,又具长期性。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也不等于将来先进。无论是开展经常性还是集中性的党内教育,目的都是一个,就是为了“强身健体”,解决问题,有效清除我们思想上的“病菌”和工作中的“疾患”。

“无用论”采取无所作为的消极态度,放弃积极有效的检查和对症治疗;“速胜论”采取一劳永逸的极端态度,期望通过一次诊疗或一剂猛药就包治百病,根绝病灶。这两种倾向都违背了唯物辩证法,都可能导致“走过场”的结果,是于事无补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积极而主动地投身于这次集中教育活动,切实把自己摆进去,查思想、找差距、挖根源,努力在“强身健体”上下工夫,在解决问题上花力气,使人民群众真正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注释】

[1]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指中国共产党从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在全党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涉及全党7000多万党员、350多万个基层组织。

[2] 见孙中山《〈民报〉发刊词》。孙中山(1866—1925),名文,号逸仙,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后在中国共产党和苏俄共产党、列宁的帮助下,改组中国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