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历史是前人送给今人的无价之宝,它就像一面镜子,能让人类看清自己,及时从错误中回头,走上正确的路。
有人说,小孩子看不懂历史。但是,古人让三岁小儿诵读《三字经》时,这些孩童又可曾在**次诵读时就真正理解“人之初,性本善”的含义?拜读历史,就应该从娃娃抓起,因为:当孩子**次阅读历史故事时,吸引他的或许只是精彩的情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故事会被大脑反复咀嚼、消化,并会在*恰当的时刻跳出来让人恍然大悟,助人心智成长。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枯燥凝重的。如何让孩子乐于接触并喜欢上阅读历史,是考验出版人的一大难题。在充分研究了8~15岁孩子的认知特点和阅读偏好之后,本书编者——木头人儿童创想中心特别策划并精心制作了这版Q漫画《上下五千年》,用幽默风趣的漫画解读生动有趣的故事,可谓是目前童书市场上*能抓孩子眼球的历史读物了。
历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位“良师”,把这位“良师”请回家,让他在潜移默化中教导、指引孩子前进的路,相信孩子因此而得到的改变和进步会带给您惊喜。
本书共分四卷,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经济、艺术、民族、法律、外交、教育等诸多方面,既有古往今来极具影响力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也有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民间传说与故事,还对各个历史重大发明、发现做了详实的介绍,从盘古开天辟地一直讲到新中国成立,用活泼的语言和生动的漫画将中华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鲜活地重现在小读者的面前。
木头人儿童创想中心有一支成熟、稳定的编辑队伍,并与国内多家少儿图书出版社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现阶段的主要工作方向是国内原创童书、绘本的创作。
无论是图书内容、绘画艺术,还是排版、装帧,乃至纸张的选择,木头人儿童创想中心都力求做到*好,并一如既往的注重图书品质!
《上下五千年1》
文明发端——上古三朝
盘古开天辟地
神农尝百草
黄帝大战蚩尤
大禹治水
姜尚钓鱼
武王伐纣
烽火戏诸侯
诸侯纷争——古人智慧
鲍叔牙荐管仲
一鼓作气
老马识途
秦穆公广招人才
退避三舍
楚庄王一鸣惊人
晏子使楚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授徒兴学
老子留下五千言
诸王争霸——战乱不断
卧薪尝胆
墨子主张兼爱
三家分晋
西门豹破除迷信
扁鹊起死回生
孙膑智斗庞涓
屈原投江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赵括纸上谈兵
**称霸——华夏一统
毛遂自荐
荆轲刺秦王
千古**帝
秦始皇筑长城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项梁建立子弟兵
项羽破釜沉舟
汉室江山——东方帝国
刘邦约法三章
鸿门宴
暗渡陈仓
四面楚歌
大风歌
将门虎子
卫青和霍去病
张骞出使西域
司马迁忍辱著《史记》
昭君出塞
蔡伦改进造纸术
张衡制造地动仪
三国初立——战火纷飞
袁绍拥兵自重
曹操煮酒论英雄
官渡之战
孙氏兄弟踞江东
刘备三顾茅庐
《上下五千年2》
《上下五千年3》
《上下五千年4》
大禹治水 大约在4000年前,黄河流域经常暴发洪水。当时的帝王尧(yáo)就派鲧(gǔn)去治理洪水,鲧没能把洪水治好,反而使洪水*加泛滥。9年后,舜(shùn)接替了尧的职位,他外出巡视时,发现鲧治水不利,就将鲧杀死了。
鲧死后留下了**的儿子,就是禹。
舜*大的心愿就是能治理好洪水,他召集了12州的首领,对他们说:“谁能帮助我发展尧帝的事业,治理好洪水,我就让谁做辅政官。”
众人都说禹能胜任这个职务。于是舜就对禹说:“禹,既然大家都推举你,那么你就来做辅政官吧。”禹跪在地上对舜说:“大王,辅政官的职务不适合我,您还是让别人做吧!”但是舜听完后说:“禹,你很合适,就不要谦虚了!现在就赶快去治理洪水吧!”
于是,禹跟自己刚结婚4天的妻子道别,带着一支治水队伍出发了。他带着尺、绳等工具到各大河流、山川做了实地测量。在此期间,禹发现导致洪水暴发*直接的原因就是河道过窄。
每当下雨之后,河道水面就会迅速**,水流在经过窄河道的时候就会漫过堤岸引发洪水。在了解洪水暴发的原因之后,禹决定把阻碍洪水流通的河道加宽;把水流不能穿过的大山挖平;把淤积洪水的沟壑(hè)填满。
禹的生活过得十分简朴,他和大家一起吃饭,一起睡觉,甚至住的房屋都要比其他人的矮小。虽然禹的生活很艰苦,但是他在治理洪水上却很慷慨,愿意花大价钱修筑桥梁,愿意下大力气修理河道。
禹带领着这支治水队伍只要遇见洪水泛滥的河道,就停下来治理。为了治水,禹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在这13年中,禹曾3次路过家门,但都因为治水任务紧急而不能回家看看,甚至在门前听见自己儿子的哭声,都不曾进门。
禹在治理河水的过程中,疏通了9条大河,整治了9个大泽,开凿(záo)打通了9座大山;帮助百姓种植了无数庄稼,使5000里的土地都成为鱼米之乡,让**变得*加富强。
禹将河水治理好之后,就回到了自己的部落,当时的帝王舜对禹治水的成绩十分满意,奖赏了禹很多财富。
禹虽然得到了帝王的赞赏,但却一点也不骄傲,依然努力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
不久之后,舜就让禹做了王位的继承人。禹继位之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谐,粮食作物年年丰收,社会也变得*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