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全部分类 > 图书 > 成功励志 > 心灵与修养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ISBN:9787550261624
-
作者:武志红
-
页数:250
-
出版日期:2015-12-01
-
印刷日期:2015-12-01
-
包装:平装
-
开本:32开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180千字
-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是继《感谢自己的不**》《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后,“武志红心智成长系列”的第三本。书中以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为核心,讲到人在童年形成的内在关系模式如何影响性格和命运,以及成年后如何改变自己的模式,走出轮回的命运,成为真正的自己。
作者武志红的写作方式**引人入胜,通过故事、案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分析的过程层层深入,透彻精彩,大众读者都能够理解接受。那些故事也成了我们每个人的镜子,很多读者反应,看书的过程就像是接受生动的心理辅导课。
-
童年时与父母等重要亲人相处形成的关系模式、
心理模式,是我们人格的基础,就像是新出厂的电脑
装上了一套操作系统。
如果对自己的“操作系统”不了解,外界来什么
刺激,我们有什么情绪,做出什么反应,自己往往都
意识不到。于是,我们被同一套心理模式所左右,不
断重复一些幸福或苦难,人生就像是一个个轮回,这
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
如果对自己的心理模式有了深度了解,对发生的
事情,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做出回应,那么我们的生活
就有了自主选择的色彩。当我们为自己的一切做选择
时,就是在成为自己。
如果你渴望更了解自己,看清楚亲密关系和其他
人际关系,更真实自主地生活,那这本武志红编著的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就可以帮助到你。
-
序言:成为你自己
Part 1 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
定律一:成为自己
定律二:我们天然就有一个精神胚胎
定律三:关系胜于一切
定律四:多一只心灵之眼,看破关系的迷雾
定律五:幸与不幸,是你主动实现的
定律六:答案,在你自己心中
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
Part 2 人的命运为什么会轮回
内向是对内向者的保护?外向是对外向者的嘉奖?
不含**的深情
谁制造了乱世佳人的宿命
再劫面包店——未被实现的愿望的诅咒
警惕爱情的七个教条
学校和家庭不该是“养鸡场”
Part 3 让感觉在你心中开花结果
活在当下
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尊重自己的感受
谁动摇了你的立场
你为什么太在乎他人的评价
自我价值,为谁认可
种子的力量——你如何创造了你的现实
自我觉察,解脱之道
看到的境界与达到的境界
让感觉在你心中开花结果
Part 4 七个心理寓言
成长的寓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动机的寓言:孩子在为谁玩
规划的寓言:把一张纸折叠51次
逃避的寓言:小猫逃开影子的招数
行动的寓言:螃蟹、猫头鹰和蝙蝠
放弃的寓言:蜜蜂与鲜花
亲密的寓言:***的玫瑰
Part 5 心灵成长书吧
《不要用爱控制我》
《中毒的爱》(原名《中毒的父母》)
《爱是一种选择》
《少有人走的路》
《沉重的肉身》
《爱的觉醒》
-
定律一:成为自己
不断收到读者来信,问什么是“内在的父母”与
“内在的小孩”。同时,也不断收到不少来信问一些
关于心灵成长的*基本的知识。
在思考怎么回答他们的问题时,我梳理出了关于
心灵成长的六条定律。
与定律相对应的是破碎。所谓破碎,意思就是,
如果我们的成长环境明显违背了这些定律,我们的心
灵就会受伤,我们的生命感觉就会出现破碎。
我们生命的根本动力是成为自己。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称,人有
五个层次的心理需要:饮食与性的生理需要、安全需
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按
照另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的话来说
,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成为自己。
什么是自己,我们又怎样可以成为自己?
罗杰斯认为,所谓自己,就是一个人过去所有生
命体验的总和。假若,这些生命体验我们是被动参与
的,或者说是别人的意志的结果,那么我们会感觉,
我们没有在做自己。相反,假若这些生命体验我们是
主动参与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不管生命
体验是快乐或忧伤,我们都会感觉是在做自己。
是不是在做自己,这一点极为关键。
如果我们感觉不是在做自己,那么不管别人的意
志看似多么伟大或美好,我们都会感觉很不舒服,并
会做一些看似莫名其妙的事情。看上去,这些事情像
是自毁或伤害别人,但其实我们不过是在用这些事情
来唤醒自己的意志。
譬如,美国明星“小甜甜”布兰妮·斯皮尔斯,
她在演唱事业上获得了极大成功,但是,这个成功不
是她意志的胜利,而是她妈妈林恩意志的胜利。从两
三岁开始,妈妈一直带着她转战美国各地,用尽各种
办法为她谋取演唱的空间。为此,她没有了童年,只
在13至15岁期间,过了两年普通女孩的生活,还有了
初恋男友。但林恩为了在女儿身上实现自己的野心,
迫使这个男孩离开了布兰妮。这只是布兰妮母女关系
的一个缩影,其实布兰妮的妈妈在各个方面都想操控
女儿的一切。
在精神近乎崩溃的时候,布兰妮在一家疗养中心
不断对别人说:“我是骗子!我是冒牌货!”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你们在我身上
看到的所谓成功不是我的,而是我妈妈的,她通过我
的身体实现了她的梦想。这看似很好,但布兰妮的意
志却被剥夺了,她远远没有成为自己,而只是妈妈的
“自己”的延伸。
类似的例子还有迈克尔·杰克逊,他的名声、才
华和影响力都胜过布兰妮。但是,他开始的成就也是
父亲粗暴塑造方式的结果。并且,和布兰妮一样,他
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他的童年被剥夺了,这
是令他*耿耿于怀的事情。
后来,杰克逊对小男孩极其痴迷。这一点都不难
理解,他迷恋小男孩,是因为他自己不曾做过真正的
小男孩。他和那些小男孩在一起,就好像得到了自己
已经逝去的童年似的。
在爸爸粗暴的意志控制下,杰克逊失去了童年。
但他自己的意志渴望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于是,他
迷恋男童。只是,当他把自己的渴望强加在那些被他
迷恋的小男孩身上时,他也是在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
他们身上,剥夺了这些小男孩做自己的机会。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