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第49章

把学好马克思主义作为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

把学好马克思主义作为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之二)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看家本领”,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地位的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是总书记基于理论逻辑、历史经验教训和现实发展对全党提出的要求,也是对马克思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纪念。

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掌握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又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转化为观察问题的立场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和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不断提高驾驭矛盾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和历史发展规律,从而能动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一 掌握好看家本领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也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我们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可以成为每一个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1]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三大规律。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人类哲学思想发展中,唯物论和辩证法各自发展到了高原,但又各自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继承了人类哲学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精髓,把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克服了唯物论、辩证法各自发展的局限,达到了唯物辩证法的高峰。历史唯物主义把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揭示了人类历史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对人类认识的伟大贡献。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目前我们仍然处于马克思所判定的唯物史观大的“历史时代”。虽然在具体时代条件、格局、特点和形势方面发生了变化,但大的“历史时代”所贯穿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形态、两种社会制度、两种前途、两条道路、两种力量的反复较量和生死博弈并没有改变。必须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明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意义。

第二,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我们的任务,是领导一个几万万人口的大民族,进行空前的伟大的斗争。所以,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2]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革命的理论。中国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人民群众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今天,对于领导13亿多中国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必须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不满足于“解释世界”,而致力于“改变世界”,是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鲜明的实践品格。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从实践的角度进行认知,并在实践的层面得到解决。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科学道理。必须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早日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高尚性。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铿锵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今天,我们党面临“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必须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度统一。

二 掌握好看家本领必须提倡马克思主义学风

当今世界发展变化很快,当代中国发展变化也很快,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这是因为,我们遇到的问题中,有些是老问题,或者是我们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或者是有新的表现形式的老问题,但大量是新出现的问题,出现了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要认识好、解决好这些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通过学习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说的就是学以致用这个道理。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千万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假大空”。

第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问题意识、问题导向。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要求我们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瞄着问题去、奔着问题来,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为了能够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实践中,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带着问题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毛泽东同志指出:“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的”,学习马克思主义要聚焦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着力在马克思主义中找到解决矛盾的观点、方法,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第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关键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方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5],由于每个具体时代的条件、格局、特点和形势各有不同,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方法,将基本观点和科学方法运用于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实践中,增强马克思主义在实践领域的有效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第三,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告诉我们,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逐步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在于实践,而不同时期的实践经验也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质料。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超过马克思,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数十年来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经验总结。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的不断结合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超越,只有超过马克思,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从根本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今天,学习马克思主义关键是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 掌握好看家本领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科学的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具体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藏和哲学精华。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说到底就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确而灵活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6]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者从马克思的理论中,无疑地只是借用了宝贵的方法”[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精华,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想精髓,为我们树立了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有机统一,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武器”和“钥匙”。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牢固把握、灵活运用其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这就要求我们站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从马克思主义一贯坚持的基本立场出发观察世界,掌握马克思主义一贯坚持的基本观点认识世界,运用马克思主义一贯坚持的基本方法改造世界。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根本落脚点。

是不是站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区别于其他哲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作为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具有鲜明的党性原则和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从不掩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政治立场,这使其与一切打着价值中立的旗号,鼓吹进行“纯粹客观”研究的旧哲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从根本上区分开来。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8]。观察问题的立场不同,对问题的认识就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实践的结果更不同。

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立场导向和价值取向,为我们树立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的学习榜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基本立场。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纯而又纯的无立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少数人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9]“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10]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而言,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从人民出发,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认识一切问题、分析一切问题、解决一切问题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人民占据着最高位置。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立场是最为根本的立场,这就决定了我们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准则、判断准则和行动准则。

第二,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基本出发点。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要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精髓要义,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一贯秉持的基本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1]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本身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物。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实事求是从来就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哲学命题,而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建党90多年的艰苦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就是用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把钥匙,打开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关键点,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又一个新境界。其间所经历的成功和胜利,无不得益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所遭遇的挫折和失误,也无不源于背离了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科学掌握客观规律的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牢牢坚持实事求是这一精髓,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发展不断变化的特征,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并从这一最大的实际出发,科学总结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的历史性变革,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时代,前进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而提出解决中国与世界当代问题的科学方案,并付诸实践。这一过程,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进行理论探索的过程,也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进行实践探索的过程,更是不断开辟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新境界的过程。

第三,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正确思维方式。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运用辩证思维方式和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唯物辩证法既是观察认识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又是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论;既是承认矛盾、认识矛盾,找准重点、抓住关键,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思想方法,又是分析矛盾、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矛盾、推进实践的工作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处处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要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就是要求我们充分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唯物辩证地而不是唯心形而上学地、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和看待事物,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把握住事物的发展规律,克服极端化、片面化,从而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把辩证思维与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统一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体系予以学习和掌握,并运用到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中去。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极端重要性,还为我们提供了坚持唯物辩证法、坚持辩证思维、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学习榜样。

第四,坚持唯物史观的历史思维方式,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历史观总看法、总方法。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问题的总观点、总说明和总方法,是我们共产党人观察和解决一切社会历史问题的望远镜、显微镜和金钥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观依据和方法论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强调提高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历史思维能力,即坚持唯物史观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用以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他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12]历史和现实的实践已经不可辩驳地证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每一个伟大胜利,都离不开唯物史观的正确指导和成功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自觉运用生产、群众和社会基本矛盾等唯物史观基本观点,运用唯物史观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深刻思考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准确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总趋势,把握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把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高度统一起来,科学回答了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战略、策略和举措,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我们树立了运用唯物史观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认识社会、改造世界的成功范例。


[1] 《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6页。

[2]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6页。

[4]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76页。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1页。

[7]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页。

[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0页。

[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8页。

[11]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5页。

[12] 习近平:《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更好认识规律 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人民日报》2013年12月5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