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第43章

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

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指导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增强三个方面的认识,即马克思主义文化基本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血脉和源泉,西方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他山之石”。

从性质上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文化。之所以说它是社会主义文化,原因就在于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文化基本原理作为其理论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如果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文化基本原理作为其理论根基并不断创新,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主要表现在于其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基本原理。

第一,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地位和作用的原理。马克思主义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纳入唯物史观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中进行考察,认为作为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文化的发展虽然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但文化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具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并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和内在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文化的理论也反复强调,文化建设一方面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文化建设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起巨大促进作用和重要支撑作用,必须把文化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必须将文化视作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视作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等等。

第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发展目标任务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劳动的“对象化”和“外化”,它在深层本质上是围绕人且指向人的,文化发展的正确目标应该是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文化的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观,强调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服务人民大众的基本价值取向,强调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第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同的民族文化由于环境、风俗、语言、传统习惯等不同而具有差异性和特殊性,这使得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世界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搞文化霸权主义,就是无视和否认世界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特点。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1]世界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也就决定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必然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文化的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原理,强调人类文明可以多彩并存,可以在多样性当中和平共处;强调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2];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强调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关系、教育人民和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关系,等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形势下,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基本原理,使我国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始终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深厚的文化理论基础之上。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基础,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和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事实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以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以忠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把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资源作为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不竭源泉与深厚根基。实践证明,只有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才能汇聚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所谓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不褪色的价值,努力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和规范中,获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益启迪,获得治国理政和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有益启示,获得道德建设的有益启发,同时使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并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世界各民族文化互鉴共进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虽然坚持忠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不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搞成自我封闭式的发展,更不是要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搞成唯我独尊。相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强调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的国家别的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以利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的自尊、自觉、自信、自立。鉴于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坚决反对文化排外主义,主张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包括西方优秀思想文化资源,尤其是西方文化中的科学理性精神、现代人文精神、近代民主政治与法制思想、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等,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他山之石”。但是,这也绝非意味着迷信西方文化,盲目搬用西方思想文化资源,而是意味着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使西方优秀思想文化资源的精华,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新征程中,我们不仅要长期坚持经济上的对外开放方针,而且要长期坚持文化上的对外开放,要通过对外文化交流,大胆吸收和借鉴包括西方优秀文化在内的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在这种正确的文明学习借鉴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这里,我们不妨引用列宁的一段名言:“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按照这个方向……才能认为是发展真正的无产阶级文化。”[3]

需要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虽然主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石,但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文化基本原理的模板;虽然主张以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资源为来源基础,但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虽然主张以西方优秀思想文化资源为“他山之石”,但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绝不是西方优秀文化资源的翻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高度重视维护世界文化文明的多样性,坚持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主张不同文化和文明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反对不同文化和文明的相互隔离、相互排斥、相互取代。习近平的这些思想,既是我们为维护世界文化文明多样性贡献的中国智慧,也是我们为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和世界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而提供的强劲正能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世界文化多样化及深入发展的大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践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刻阐述了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意义;深刻阐述了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深刻阐述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增强国际话语权,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原则要求和具体路径。因此,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体系完整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在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建设的内涵,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要求、路径等各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基本原理,是新时期我们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指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为弘扬,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的这一系列巨大的新成就,使我们更有信心和能力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原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年第1期)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1页。

[2]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8—9页。

[3]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9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