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第37章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征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党的十九大完成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通过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宣示我国发展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第二件大事是全面阐述了党的最新创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党的指导思想地位,并写入党章。第三件大事是选举产生新一届“两委”和中央领导集体。

这次大会开得非常成功,开成了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斗的大会。这次大会所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取得的各项成果必将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保证作用。

一 关于大会主题的认识

党的十九大会议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次大会主题十分明确,我们一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和政治任务。

二 关于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十九大上所作的报告,向全党全国人民,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提出指导和引领新时代的伟大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与时俱进的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最大最根本的政治亮点和理论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题主线、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提出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出了重大论断和重大决策,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思想武器,是充满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智慧和历史担当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具有划时代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1.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报告分三个板块,十三个部分。第一个板块包括导语和第一、二、三、四部分,为总论。第二个板块包括第五到第十二部分,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展开。第三个板块包括第十三部分和结束语,主要论述党的建设并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庄严号召。

导语部分论述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概括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对国际国内形势作出重大论断。

第一部分,总结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作出了新概括。

第二部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全面阐述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个伟大”。

第三部分,系统地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三个基本”,要求全党坚决贯彻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第四部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新的明确要求,发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战斗号召,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三十年作出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提出原则性的目标。

第五部分到第十部分,分别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具体部署。

第十一部分,阐述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的战略任务。

第十二部分,阐述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问题。

第十三部分,阐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和要求。

结束语,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

2.关于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点体会

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要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抓住十二个方面的创新亮点,深入学习,深刻理解。

(1)总结并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党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体现在十个方面:一是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三是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四是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是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六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七是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八是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九是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十是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以来,我们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变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影响之深,在党的历史上、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同时,报告又告诉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指出了七个方面的薄弱环节,要求我们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十九大代表们在讨论时一致认为,十八大以来之所以取得这么辉煌的历史性变革关键取决于两个根本性原因:第一个根本原因是,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的领导核心的英明领导;第二个根本原因是,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的正确指导,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之前,我们概括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十九大作出新的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强调并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了我们党对实践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而不懈奋斗的百年艰辛历程。我们党从1921年成立,到第一次大革命,到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到中央苏区,到红军长征,到抗日战争,到三年解放战争,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和平恢复时期,经过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奠定了今天我们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制度前提和理论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十八大以来,我们又取得了十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成功地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有这些伟大成就雄辩地说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不懈奋斗,不断前进,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取得今天的成就。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宣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使命,这个时代使命激励着我们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3)作出并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历史方位发生新的重大转变,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判定。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新时代概括为“三个意味着”: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是第一个“意味着”;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第二个“意味着”;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第三个“意味着”。

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理解,有五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新变革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十八大以来,在极不平凡的五年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我们党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的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变革,这个变革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第二个理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关于主要矛盾的变化问题,我后面再具体地谈。

第三个理由,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新特征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表现出许多新的特征,突出表现为:一是执政方式和基本方略有重大创新。我们党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提高决策的法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二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我们党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新阶段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成为引领发展实践、开创美好未来的一面旗帜。三是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顺应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要求,指明破解发展难题的新路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四是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出现更高期望。我们党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这四个方面的新特征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

第四个理由,历史交汇期新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交汇期。这个交汇期充分说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

第五个理由,党的理论和实践实现与时俱进的创新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实践创新上,上了一个新台阶;在理论创新上,进入了一个新境界。这一理论和实践创新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创新发展的一个新时代。

那么,怎么理解新时代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五个时代”的提法。一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四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五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五个时代”的概况明确界定了新时代的内涵。

总而言之,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发生的历史性转折充分显示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前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以往的新的时代特征和主题任务,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面对新时代新变化新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牢记我们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努力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

这里,我从理论角度,谈一下对时代概念的看法。我认为,时代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时代概念是指从历史观的角度上对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大的历史时代的判定。狭义的时代概念是从其他角度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判定。从具体的角度判断,对时代有各种说法。比如,从生产工具角度,有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机器时代、信息时代等说法,还有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等说法;从文学发展角度,有启蒙主义时代、现实主义时代、超现实主义时代、后现实主义时代等说法,这些都是狭义的时代概念。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时代的判断,是从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出发,以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为标准来判断时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的“历史时代”,即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时代、奴隶社会时代、封建社会时代、资本主义时代,经过社会主义的过渡,而到共产主义社会时代。我们要把历史观上从社会形态判断历史时代的概念,与从其他角度判断时代的概念区别开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9月29日第四十三次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就是列宁所说的‘大的历史时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没有改变,人类社会演进的历史趋势也没有改变。”

那么,人类社会演进的历史趋势是什么呢?邓小平同志说:“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这就是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从社会形态演变理论及其揭示的演变规律角度,对历史时代所作的历史观判断,即大的“历史时代”,也就是说,人类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经过社会主义的长过程,到共产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站在唯物史观的时代观来看,马克思主义关于大的“历史时代”的判断是绝对不能否定的,如果否定了,就会否定马克思主义,就会误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存在了,误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使用的时代概念不是历史观上的大的“历史时代”,而是从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七中全会上讲,“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不是历史学上时代划分的概念,用新时代界定当前我们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有利于统一全党思想”。这样就从理论上把两种时代概念的不同内涵说清楚了。依据唯物史观所作出的大的“历史时代”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新时代是特指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上。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我们现在已经踏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已经在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强起来的时代主题,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正致力于到2050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也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意义上看,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意义上看,马克思晚年在研究东方社会,研究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时候,提出人类社会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走出一条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即落后国家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的痛苦,而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表明,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走出一条非资本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强国,这为全世界相对落后的民族和国家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案选择。通过中国道路、中国方案,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通过社会主义的长过程,而进入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这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提出并阐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但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的重大政治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是说,今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

对于社会主要矛盾判断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问题,从而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前途命运。2017年是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发表80周年。《实践论》最根本的观点是什么呢?是实践第一的观点,即一切正确的思想皆来自实践,取决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党的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来自于实际,也就是说,制定什么样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来指导中国实践,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实践论》教导我们的。那么,怎样正确判断中国国情呢?这就要学习《矛盾论》,按照《矛盾论》的要求办事。《矛盾论》讲,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因此,要认识社会,必须认识社会矛盾,找到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而要认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就必须认识中国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殊性。只有正确分析认识中国社会的特殊矛盾,中国社会特殊的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加以解决,中国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这又是《矛盾论》教导我们的。《实践论》《矛盾论》是我们党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思想武器。一定要从中国特殊的国情,从中国特殊的具体矛盾分析出发,才能制定出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有了正确的理论和路线,革命才能成功。毛泽东说:“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1]革命党路线错了,那么革命党就会把革命引向灾难。革命党的正确路线从哪儿来呢?从本国实际,本国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中来。

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变化的。中国社会矛盾、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是变化的。在对主要矛盾的判断上,我们党的历史上是有经验教训可以总结吸取的。在中国革命的初期,如何判断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性质,如何判断中国的阶级关系和各阶级的政治态度,如何分清革命的敌我友,如何认识中国革命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

在革命之初,我们党曾经产生了右和“左”两个方向的机会主义错误。右和“左”的机会主义错误及其导致的灾难,都与对国情判断、对主要矛盾的判断出现失误密切相关。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导致轰轰烈烈的中国大革命失败。蒋介石、汪精卫叫嚣“宁可错杀一千,不得放过一个”,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国民党反动派屠杀。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对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判断是错误的,把资产阶级当作了革命的领导阶级,提出“两次革命论”,认为先搞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然后再搞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把革命领导权拱手让给了国民党。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认为中国主要矛盾对象是资产阶级,主张搞“一次革命”,一下子把社会主义革命搞成功,把民族资产阶级、中农都判断成人民的敌人,而不是先打倒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三大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政治上搞了“关门主义”,军事上搞了“冒险主义”。失败了,又搞了“逃跑主义”。把毛泽东同志领导党辛辛苦苦搞起来的中央苏区全部断送,中央红军断送90%。

抗日战争时期,国内主要矛盾转化为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之间的矛盾。右和“左”的机会主义又错误地判断了主要矛盾。“左”倾机会主义拒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右倾机会主义否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王明一下子从“左”跑到右,要一切以蒋介石为唯一领袖,一切经过国民党。只有毛泽东同志正确判断抗日战争时期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正确的抗日战争的战略策略,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共产党取得了抗战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6年中共八大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作出了正确的判断,提出“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认为大规模的暴风骤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过去了,阶级斗争不是主要矛盾,而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民内部矛盾为主要矛盾。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文章中指出,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动力。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就必须解决好人民的需要同落后生产的矛盾,就必须把发展生产力当作根本任务。当然,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认为阶级斗争完全熄灭也是不对的。然而,八大以后,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对当时阶级斗争的形势作了过于严重的估计,这既有当时的社会背景原因,就是国际上出现了反社会主义反苏反华的逆流,出现了波兰和匈牙利事件,同时在国内也出现了一些错误思潮泛滥的状态。但也有对阶级斗争的判断、对主要矛盾的判断失误的主观原因。由此导致了反右扩大化等,以及“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和做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纠正了错误的判断、路线和做法,恢复了八大的提法,但同时又比八大前进了一步,提出更为准确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正是按照对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提出正确的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改革开放取得了今天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历史在前进,条件在变化,主要矛盾也要随之发生变化。现在改革开放已近四十年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一方面,我国生产力整体上升,有了极大的增长。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城市化率达到60%。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世界上三分之一弱的增长率是中国人民贡献的,我国有220种产品在世界是位列第一的。落后生产的表述已经不符合事实、不合时宜了。当然,我们也有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方面,如农业等方面也有落后生产的表现。但总体上用“落后”这两个字,对我国生产力发展现状的概括是不准确的。另一方面,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各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人民对物质文化社会生活的需求更高更广泛,领域更大,所以概括为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更为准确。

一方面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强烈,而另一方面,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如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等问题更为突出,同时也有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从解决落后生产,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反映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已经发生变化。

为应对这个重大变化,正确认识主要矛盾的变化,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做到两个“必须认识到”,从变中看到不变。一是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因为最根本的发展还是生产力的发展,当然生产力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要更好地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解决好全面和充分发展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二是必须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任务没有变。我们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了,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但是,我们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要矛盾变了,但“三个没有变”,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地位没有变,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没有变。全党要树立“三个牢牢”的意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5)确立并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全面概括并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党的十九大报告郑重提出并全面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全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最新的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集中回答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即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包括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对我国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作出理论分析、政策指导,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

报告中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也提出三点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三个特色,即继承性,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创新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大地推动了党的理论创新;时代性,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

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报告概括了“八个明确”。一是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八大加上“和谐”,十九大加上了“美丽”。二是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三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四个坚持”。四是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是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六是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七是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任务,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八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创新要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同志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所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前面加上三个字,称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6)明确并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以及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三个基本”的新提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要做到“十四个坚持”,即:一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四是坚持新发展理念;五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六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七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九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十一是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十二是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十三是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四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十四个坚持”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我认为,基本方略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扎扎实实落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过去我们强调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五基本”,这次作为“三基本”来提出,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基本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路线就是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就是“十四个坚持”。

(7)概括并阐述了“四个伟大”的重大意义以及内在的逻辑及递进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四个伟大”,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内涵及其逻辑递进关系作了全面阐述。“四个伟大”非常重要,要好好学习领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我们的伟大梦想。实现梦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要完成这个梦想,一是必须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紧密结合起来。伟大复兴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致的。二是实现伟大复兴必须首先要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不推翻“三座大山”,不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不建立一个新中国,就不能实现伟大梦想。通过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这一步。三是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伟大梦想奠定了制度基础。四是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勇于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坚持改革开放,奋勇前进。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伟大梦想,带领人民经过96年的斗争,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要建设伟大工程,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是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讲:“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不建设好坚强的党,离开或削弱党的领导,就不可能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实现伟大复兴,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伟大梦想唯一正确的途径。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开展伟大斗争。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讲,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在矛盾中发展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哲学意义上讲,矛盾不分好坏,没有好矛盾坏矛盾之分,矛盾是必然存在的。如果有了矛盾不解决,那是坏事,有矛盾解决了,那是好事,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斗争是解决矛盾的根本办法。我这里讲的斗争也是哲学的概念,斗争就是解决矛盾的方式。我们党始终是一个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的党。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就没有今天的一切。中国共产党是在斗争中成长壮大的,我们革命胜利是在斗争中取得的,我们的建设是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我们改革开放是在斗争中进行的。中国共产党是百折不挠、敢于和善于开展斗争,并在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的党。今天要实现伟大梦想,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必须开展伟大斗争,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斗争。

必须要正确认识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以更加自觉的精神状态积极地开展斗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斗争要做到:其一,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其二,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其三,必须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四,必须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新时代;其五,必须更加自觉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其六,必须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要发扬斗争精神,区别斗争性质,提高斗争本领,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要深刻理解“四个伟大”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伟大工程,加强党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8)说明并阐释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了全面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发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斗动员令。他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起点,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新历史方位,描述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他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全面小康社会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要求我们按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规划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回顾历史,“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人民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创造中形成并完善,贯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整个历史阶段。1949年,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确立了20世纪末翻两番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987年8月29日,在中共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意大利领导人时明确提出三步走的战略,他说:“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20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从1978年到20世纪末,经过改革开放,努力拼搏,解决了翻两番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五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五大第一次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不断丰富发展,这次党的十九大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更全面、更深刻的新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关键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胜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吹响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军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按照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确保如期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9)确定并阐释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十五年。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对奋斗目标作了原则性的远景规划和战略安排。这里不再提“翻两番”这样的具体目标,有利于进一步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10)确立并阐释了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要求新部署新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规划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安排,对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队国防、“一国两制”和和平统一祖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理论论述、政策应对,提出了具体举措。

(11)强调并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提法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外交战略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国际形势作了深刻分析,并提出了对外工作总方针。强调中国应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全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12)确定并阐述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定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党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党中央的权威,坚持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

3.关于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的庄严号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战斗号召,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三 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修改

党章是党的总章程,是党的根本大法。党的十九大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党的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全局、适应新的实践变化和任务要求作出的决定,是事关党的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

十九大对党章的修改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修改党章。从党的十二大通过现行党章开始,我们党认真总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先后六次通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修改了党章。

党章修改过程中,党中央广泛征求了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的意见,集中了集体的智慧。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共修改107处,其中总纲部分修改58处,条文部分修改49处。每一处修改,都凝结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丰富实践探索,蕴含着对新时代党的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昭示着党的前进方向。

十九大党章修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党章修正案的最大亮点和历史性贡献,是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作了历史定位,要求全党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党章修正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这有利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

三是党章修正案决议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明确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四是党章修正案把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写入党章,为我们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更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重要指引。

五是党章修正案把促进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等内容写入党章。这有利于推动全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科学判断和战略部署上来,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六是党章修正案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写入党章。这对全党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七是党章修正案把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切实保证人民解放军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写入党章。这有利于加强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和总体对外开放水平。

八是党章修正案把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等要求写入党章;把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等内容写入党章;把坚持从严管党治党作为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基本要求之一写入党章。这使党的建设目标更加清晰、布局更加完善,有利于全党以更加科学的思路、更加有效的举措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永葆党的生机活力。

九是党章修正案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重大政治原则写入党章,这有利于实现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十是党章修正案还充实了一系列必须充实的内容:把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勇于揭露和纠正违反党的原则的言行,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广大党员应尽的义务;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作为发展党员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把实现巡视全覆盖,开展中央单位巡视、市县巡察,作为巡视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必须加以坚持和发展;把明确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明确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军队中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作为反映了军队改革后的中央军委履行管党治党责任的现实需要;把调整党的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期限,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增写社会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定位和职责任务,明确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的职责,明确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充实干部选拔条件和要求,调整和充实党的纪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部分的相关内容,等等,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成果的集中反映。把这些内容写入党章,有利于全党把握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有利于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修改后的党章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成为引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实现历史使命的光辉旗帜。十九大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自觉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

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68年,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9年,我们处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实现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伟大目标和任务而奋斗!

(本文系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组扩大会议上的发言,略作删减)


[1]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