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加强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 第7章

第二章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重要论述的深刻体会 第一节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二节 必须坚持系统思维 第三节 

第二章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重要论述的深刻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做好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思维,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生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这是做好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工作导向。

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关键是站稳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体现了对人民创造历史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体现了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坚定追求。只有真正领悟了人民立场的真谛,才会自觉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做事情、干事业,做有利于人民、符合人民眼前利益要求和人民长远利益要求的事。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就是要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自觉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就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群众路线始终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要在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要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方针,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加快提高清洁供暖比重[2]

清洁取暖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是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长期以来,我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比例低,特别是部分地区冬季大量使用散烧煤,大气污染排放量大,迫切需要推进清洁取暖。既要温暖过冬,又要蓝天白云,这是北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深刻体现了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天然气供暖是北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的重要方式。天然气是优质高效、绿色清洁的低碳能源,燃烧时能减少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近10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50%,能有效改善环境质量,这些优点使得天然气逐渐成为我国现代清洁能源体系的主体能源之一。但长期以来,我国资源禀赋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仅占世界的3%左右,快速提升生产供应能力难度较大;随着清洁取暖工作稳步推进,天然气需求快速增加,冬季采暖期供气不足问题更加凸显。

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是确保群众温暖过冬的重要保障。2017年底,一些地方特别是在中国北方的一些地区,一度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要求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群众温暖过冬。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相关部门、地方和主要供气企业共同努力,采取了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有惊无险”地平稳完成了保供保暖工作。在天然气保供过程中,也暴露出我国天然气体制机制不完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必须要靠稳步扎实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来解决。

三、加强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煤电油气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供煤、供电、供油、供气、供暖关系千家万户,关系生产生活,是整个经济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如果煤电油气得不到有效保障,群众生活必然受到重大影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煤电油气保障供应能力明显提高,满足群众需要的能力日益增强,但近年来煤电油气领域发生了很多新变化,对保障供应提出了新要求。

新时代的煤电油气领域发生了很多新变化。从煤炭领域看,自2007年取消由政府主导、延续了50多年的煤炭订货会开始,到现在煤炭经营和价格彻底放开,计划管理已全面淡出煤炭领域,煤炭市场可以说已经完全市场化。从电力领域看,随着放开发用电计划、组建电力交易机构,2019年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已提高到37.5%;经营性领域的发用电计划全面放开、电价全面放开,标志着电力领域也将全面市场化。从油气领域看,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改革的若干意见》,2019年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X+1+X”的石油天然气市场体系将全面形成。总的看,煤电油气面临的体制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只有适应引领新变化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技术手段日新月异、能源领域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保障煤电油气的传统手段不断弱化甚至取消,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发现新手段,找到可行的措施和办法,这就是加强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近年来,相关部门进行了大量探索,比如,优先发电和优先购电、产能储备、社会责任储备、产能置换指标交易、中长期合同和信用监管、基准价和浮动价相结合的定价机制等,其中很多都是前些年没有的概念,现在已经成为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没有这些措施和办法,没有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煤电油气供应就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开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系统思维,要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保证各项改革顺利推进,这是做好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必须坚持的科学方法。

一、坚持系统思维是顺利推进发展改革工作的内在要求

坚持系统思维必须关注系统的整体性,树立大局意识。整体性要求我们必须明确任何一个对象都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系统,必须把整体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

坚持系统思维必须关注系统的结构性,注重优化结构。系统的要素是功能的基础,而结构是从要素到功能必经的中间环节,在相同要素情况下,要发挥结构对功能的决定性作用,必须注重优化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结构性问题突出,与此相对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

坚持系统思维必须关注系统的动态性,把握好力度和节奏。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都不是静态的,都与时间密切相关,并会随时间不断地变化。系统在有序和无序之间的演化,关键是把握系统演化过程中的控制项,对系统实现自觉的控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事物发展演进的规律,同时掌握好有利时机,通过关键控制项推动系统朝着目标方向演化。

二、做好能源工作必须坚持系统思维

要坚持能源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并举。能源问题关系经济、社会、环境、民生等诸多方面,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做好能源工作必须坚持系统思维,从整体上进行考虑。从欧盟、日本、韩国等能源进口地区和加拿大、俄罗斯等能源输出国的能源战略看,各方都是从自身的能源资源禀赋特点和实际发展需要出发考虑问题、谋划对策,共同的选择是能源供应多元化、突出节能和提高能效、注重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能源资源勘探开发、重视能源科技创新,归纳起来就是统筹谋划能源的安全性、经济性、可持续性。

要统筹能源总量与结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费比重,加快清洁能源发展[4]。近年来,我国能源领域最主要的变化在于结构。从能源消耗看,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8.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3%,已进入低速增长阶段。从能源结构看,2019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7.7%,虽然占比仍然较高,但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3.4%,上升1.3个百分点。加快优化能源结构,构建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的供应体系,既是全球能源变革的大势,也是我国能源发展的现实需求。

要高度重视能源新技术的关键作用。科技决定能源的未来,科技创造未来的能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新技术就是能源系统演进的“关键控制项”,无论是需求侧还是供给侧,实现能源转型的核心和关键还是科技创新。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将满足未来大部分新增的能源需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能源行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获取低成本能源的重要途径,进而改变世界能源的发展格局。未来在油气、氢能、储能、核聚变等方面都有可能出现颠覆性新技术,从而根本性地改变未来能源的图景。

三、必须将系统思维贯穿于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产供储销是一个有机系统。产供储销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覆盖生产、供应、储备、销售全链条,以生产打牢基础、以通道保障供应、以储备调节峰谷、以销售满足需求,形成了煤电油气保障有力有效、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产供储销四个方面必须统筹推进、缺一不可,不重视“产”,供应和发展就失去了根本;不重视“供”,资源就无法有效保障;不重视“储”,需求高峰期就缺少了调节手段;不重视“销”,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无法有效满足。

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要注重补齐系统中的短板。比如,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作中,储气设施不足是突出短板。截至2019年底,我国储气能力为全年消费量的6.5%左右,还未达到12%~15%的世界平均水平。未来我国天然气消费还将快速增长,储气能力不足是最大的风险。补上储气设施短板,是应对季节性峰谷差不断拉大的需要,也是应对供需异常波动稳定价格的需要。

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必须统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未来较长时期,在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程中,加强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必须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既坚持立足国内,把国内能源供应作为保障能源安全的主渠道;又加强国际合作,深化“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加快构建多元能源供应体系,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同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积极参与全球能源和气候治理,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5]。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做好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坚持底线思维才能牢牢把握主动权

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是促进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催化剂和动力源。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在思想上警醒起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感,居安思危,一时一刻不放松,一丝一毫不马虎,慎终如始做好工作。

坚持底线思维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把忧患意识转换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在风险还没有发生时就事先做好准备。只有准备好了,风险发生时才能不慌,才能保持战略定力,在风险挑战面前做出正确的决策。战略定力还来自自信,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坚持底线思维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暴露的时期,面对各种矛盾问题、风险挑战,既要保持战略定力,也要发扬斗争精神。坚持底线思维离不开斗争精神,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没有斗争就没有发展。必须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努力实现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

二、坚持底线思维是应对能源领域风险挑战的根本要求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是现代经济社会运行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粮食”和“血液”。能源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改善,也关系着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外交空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我国的能源安全正面临着严重的“外患”和“内忧”,能源系统调节能力不足、清洁能源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进一步凸显。

我国能源领域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能源领域的变化越快,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的潜在风险就越多越大。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要,一刻也不能离开,一旦发生风险,带来的问题和损失也越来越巨大。2003年美国、加拿大大停电,仅美国每天的损失就超过300亿美元,2012年印度大停电有6.7亿人受到影响,2019年委内瑞拉连续两次大停电造成全国一半地区完全失去电力。近年来,我国虽然未发生过大停电事故,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同时,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安全风险较大。

应对能源领域的风险必须坚持底线思维。面对我国能源领域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着力增强供应保障能力,提高能源系统灵活性,强化能源安全风险管控,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支撑。在大力提升国内能源勘探开发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储备设施建设,合理提高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并做好较长时间内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各类保障预案。

三、坚持在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中贯彻落实底线思维

通过发挥煤炭、煤电的“兜底”作用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来守住能源安全底线。长久保障能源安全,必须立足于我国的自然资源基本国情。我国的能源禀赋就是富煤贫油少气、水力资源较为丰富、风光发展空间无限,但分布都很不均衡。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是稳定、经济、自主保障程度最高的能源,煤电是我国的主力电源,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中发挥着“兜底”作用。“十三五”时期,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的中坚力量,正在塑造着新的能源体系。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就能逐步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增加能源安全保障。要进一步加大电能替代力度,让新增用能就是新增用电、就是新增可再生能源成为趋势。

通过加大生产开发力度来守住煤电油气稳定供应底线。发挥勘探“龙头”引领作用,持续强化重大预探领域地质研究、目标准备和技术创新,突出新领域风险勘探,努力获得新的战略突破和发现,推动勘探领域和优质储量实现有序接替。加强国内油气高效开发,适当扩大整体及重点地区产能建设规模,确保油气产量稳中有升。优化天然气产业整体布局,统筹推进海上天然气、陆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工作。

通过排查隐患、完善预案来守住煤电油气安全运行底线。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是生产供应过程中的全链条安全,必须坚持不懈抓实风险防控工作,压紧压实责任,推进隐患排查和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坚持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并重,加大煤矿安全投入,落实煤矿安全规程和标准,守住煤矿安全红线。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和应用,打牢电力系统和电力网络安全基础;加强电力监管,严密防范各类电力安全事故,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加强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加大对重点地区、关键部位管理,保障油气管道运行畅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6]。推进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更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坚持问题导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鲜明特点

坚持问题导向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矛盾和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推动事物发展前进的动力。面对问题,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敢于正视。要善于在国际国内相互联系中发现问题,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总结经验教训中发现问题,对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来推动前进。

坚持问题导向要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是我们分析现实问题必须坚持的思维方法。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抓住事关全局的重要问题。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牵住牛鼻子,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坚持问题导向要到实践和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在实践中产生,也要在实践中解决。人民群众处在实践的第一线,很多时候对问题的感受更直接、更准确,对情况的了解也更详细、更透彻,因此必须深入人民群众,从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丰厚营养。特别是对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只有认真听取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办法。

二、要高度重视煤电油气运行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

优质能源需求增加但供给能力不足。我国的常规能源较为丰富,但优质能源的供给能力却严重不足。从煤炭看,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矿井有限,产业集中度仍然偏低。从石油看,近年来我国进口规模保持在高水平,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70%。从天然气看,随着清洁取暖等对天然气需求的快速增加,高峰期供给能力不足问题更加突出。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优质能源供给不足与人民群众对优质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的结构性矛盾将日益凸显。

峰谷差进一步加大但调峰能力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天然气、电力的峰谷差越来越大,季节差越来越大,清洁能源快速发展,如果调峰能力和调峰机制跟不上,必然会造成大量弃水弃风弃光。2015年以来,大中型城市最大峰谷差占用电最大负荷的比重接近50%,一般省份也接近40%;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比重接近40%,发电量比重超过30%。但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不足,还难以兼顾保障电力供应和消纳清洁能源的需求;天然气调峰能力也存在明显短板。

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但能源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问题仍较严重,其中工业污染是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与能源消费紧密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建立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从能源物理效率看,2017年我国能源利用系统效率为38.8%(包括能源加工转换及输配、终端利用等环节),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低2~3个百分点;从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看,我国火力发电煤耗、吨钢可比能耗、水泥综合能耗、乙烯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单位货运周转量能耗等仍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0%~20%。

三、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坚持问题导向

大力增加能源生产供应,解决供给能力不足问题。不断优化煤炭供给结构,坚持“上大压小、增优汰劣”,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促进供需动态平衡;加强铁路煤炭运输通道建设,提升运输能力。持续构建多元化电力生产格局,支持清洁能源发电大力发展,安全发展先进核电;统筹推进电网建设。积极推动国内油气稳产高产,加强重点含油气盆地勘探力度,夯实资源接续基础;推进油气管道建设,逐步解决油品资源不均衡和运输瓶颈问题;加强海外油气资源组织,保障进口油气资源稳定供应。

着力增加能源储备,解决调峰能力不足问题。持续增强煤炭储备能力,鼓励企业在煤炭消费地、铁路交通枢纽、主要中转港口建立煤炭产品储备,按照合理辐射半径,推进储煤基地建设。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开展现有火电机组调节性能改造,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有序安排煤电应急调峰储备电源建设,推动储能技术应用。加快推进储气设施建设,做好地下储气库、LNG储罐统筹规划布局,推进储气设施集约、规模建设。

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解决利用效率不高问题。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清洁高效技术研发和推广,推进分质分级利用。深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引导和激励电力用户挖掘调峰资源。完善中长期合同制度,提高中长期合同履约水平。建立健全能源市场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节能提升能效,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开展节能改造。


[1]《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2017年10月25日),《求是》2018年第1期。

[2]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2016年12月22日。

[3]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9月17日),《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4日。

[4]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18日),《人民日报》2018年5月20日。

[5]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19年1月21日),《人民日报》2019年1月22日。

[6]《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2013年11月15日),《求是》2013年第22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