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指南:学习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 > 第25章

第三节 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第三节 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习近平同志指出:“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确立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式,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强调“要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构建是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基本观点,包括着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重要内容,主要任务是对现有产业体系进行优化升级,减少产业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和干扰。

一、着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习近平同志将高效生态农业定义为“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工业化和经济生态化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深入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这一定义既体现了现代农业的一般特性,又反映了资源环境日益恶化、能源供给日益紧张的现实国情下农业发展的特殊性。

高效生态农业是一种能够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相互统一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要求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把种植业与林、牧、渔业相结合,把大农业与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种形态,具有与现代农业相似的共性,如生产技术的先导性、生产要素的集约性、生产功能的多元性、产业经营的一体性、生产效益的综合性等。但高效生态农业具有特殊个性,集中体现在“高效”二字上。一是高效率,但采取集约化经营方式,强调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技术创新和经营方式的优化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比例和使用效率,在要素投入上节约大量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二是高效益,通过大规模生产和社会化的推广体系,大幅度降低农产品的单位成本,增加农产品的供给数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高效果,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在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强调对环境的保护,采取标准化和生态化的生产过程,限制对化学肥料的过度使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对于如何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生产体系,习近平同志认为可以从转变方式、建立机制、重视科技、提升功能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习近平同志认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需要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用现代生产要素投入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当前,高效生态农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生物科技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创新为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生产要素正逐渐向生态友好的产业转移,国家对农业发展的利好政策不断推陈出新,能不能把握住当前的良好机遇加快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决定了中国农业未来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需要鼓励以现代经营管理方式改造农业,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农业,制定支持工商企业投资农业、鼓励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在更广领域上促进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等政策措施,促进农业与工业、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着力提高农业的产业化、国际化、现代化水平。

第二,建立有利于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习近平同志提出:“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这一发展机制的建立有两个核心要素:一是整体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推动,实现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产业需求,也必须以城镇为依托,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发展支撑,这就要求以统筹全局的战略眼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二是“三化”与“三农”的协调促进。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尤其是市场化对高效生态农业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化机制自发调节农产品的供需,发挥企业微观主体的积极作用。同时重视“三农”对高效生态农业的促进作用,把生态农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和现代农业的主要发展途径,大力提高农民收入,建立科学完善的成果分享机制,把农民作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三,重视科技创新的推动力量。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推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多次强调“进一步加大‘科技兴农’的力度”、“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更好地为全国农业发展服务”。农业科技创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措施,有力保障了科技对于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然而,与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明显偏低,高效生态农业的科技支撑还比较薄弱,创新体系还不健全,创新体制还不完善,创新动力还不足。因此,必须加大国家对于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快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打破部门、区域、单位和学科界限,建立健全政府有关部门、农业院校、科研单位以及农业龙头企业等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撑。

第四,提升高效生态农业的功能。习近平同志指出,着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具有较强的经济功能,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高效生态农业能够适应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有效利用农业生产资源,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能够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繁荣农村经济。高效生态农业也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的有效途径,它把传统农业的精华与现代生产技术按照生态优化规律加以集成,建立起生态合理、经济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使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增长结合起来,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高效生态农业还对拉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繁荣农业教育科学与文化事业具有重要作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必须持续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推进生态农业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标准化、市场化程度,充分发挥高效生态农业的三大功能。

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在推进中国工业化过程中,要把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同探索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结合起来。”这一论述是我们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依据,指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五个方面,这是立足于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学习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工业领域的深化落实。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清洁生产和节约发展。习近平同志告诫我们“产能过剩引发恶性竞争、效益下滑,迟早也会带来或加剧失业以及资金拖欠等问题,必须见事早、行动快,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是会付出沉重代价的,任其发展还会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经济危机”。在工业生产领域,技术水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生产能力均属于落后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节能减排、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由大变强的必然要求。

当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尚未根本缓解,节能减排任务繁重,这种状况与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与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存在直接相关。国务院早在2010年就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对淘汰落后产能的要求、任务、体制机制建设进行了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于2010年开始陆续公布淘汰落后产能目录,这些措施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加快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尽管中央对淘汰落后产能下了很大力气,但各地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人士介绍,2014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平均只有78.8%,闲置产能高达21.2%。包括一些传统产业,像钢铁、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生产都在下降,价格下降厉害,电解铝、风机、光伏等行业利用率更低。

习近平同志要求我们,“要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总原则,积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并且进一步强调,“淘汰落后产能态度要坚决、步子要稳妥。对破坏生态环境、大量消耗资源、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企业,要坚决关闭淘汰。如果破坏生态环境,即使是有需求的产能也要关停,特别是群众意见很大的污染产能更要‘一锅端’”。这些重要论述既指出了淘汰落后产能的方针原则、策略方法和工作重点,又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淘汰落后产能的坚定态度和决心。产能过剩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入下降、金融风险积累等,都与产能过剩密切相连。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必然带来阵痛,有的行业甚至会“伤筋动骨”,但从全局和长远来看,遏制矛盾进一步加剧,引导好投资方向,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必须坚决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长效机制,积极稳妥地化解产能过剩这一严重问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

习近平同志非常关注地方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路径问题,对地方如何创新发展思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行了悉心指导。2011年5月,习近平同志对贵州工业发展作出指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破工业化和信息化两道门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把新兴战略性产业作为新的增长点,在特色优势产业上取得新突破,推动工业朝着高端化、高新化方向发展,使经济发展走上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轨道。”工业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贵州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落脚点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科学合理开发特色优势资源,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在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开辟“绿色运河”,力求有效解决两者矛盾,实现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贵州山川秀丽,但是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和复杂的地形特征,一旦破坏了就很难恢复,工业发展必须依靠提高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走一条清洁生产、绿色生产的新路。习近平同志在贵州党政领导干部座谈会上指出:“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使贵州的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障能力。”贵州有着“江南煤海”之称,推进煤深加工和清洁高效利用,是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关键。习近平同志认为“要把大力推广低碳技术、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作为战略支点,坚持寓资源能源开发、产业发展于生态建设中,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贵州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工业发展,寓生态保护于工业化进程,大力推进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四个一体化”朝着高精尖、深特新方向发展。走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延长产业链、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习近平同志到贵州瓮福集团公司考察,对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的做法表示赞许,如今贵州已成功打造了贵阳市、龙里县等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瓮福集团等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以及六枝路喜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等一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会展、物流、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现代服务业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等特点,是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现代产业体系的完整和效率。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人均GDP将快速跃升到1万美元左右,经济发展将会释放出更为强大的消费动力,进入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快车道。现代服务业是环境友好型产业,对资源能源的消耗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提供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各国经济增长的历史经验表明,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服务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越高,美国、欧洲、日本概莫能外。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意味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即从依靠投资向依靠消费的转变。对此,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有条件的(大城市)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2014年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6%,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已经连续6个季度超过GDP和第二产业的增速,保持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良好势头。但是,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发展相对滞后、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亟须加快解决。总体而言,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现代化水平。

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习近平同志2013年4月视察海南时,要求海南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着力提升服务业比重,加快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业产业体系,当务之急是优先发展旅游、金融、商业、航运、通信等现代服务业。为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投资结构,海南利用财政、金融、土地等调控手段,鼓励工商资本淘金绿水青山,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主题景区、演艺娱乐、旅游购物、邮轮游艇、康体疗养等新兴旅游业态,充分挖掘、包装和传承海南本土文化,使其转化为旅游产品的优势、转化为文化软实力、转化为能吸引外来消费的市场收益。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推进,海南旅游从传统的滨海休闲度假游拓展到免税游、高尔夫游、邮轮游艇游、森林游、会展游等领域。如今,海南正成为一张国际旅游名片,朝着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的目标迈进。

2015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贵州视察时指出:“贵州风景名胜资源丰富,素有‘公园省’之美誉,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自然风景和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要求贵州“要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丰富旅游生态人文内涵”。贵州全力将山水资源和文化资源组合为一体,把宝贵的生态资源作为发展经济的突破口,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积极发展健康养老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使之成为重要新兴产业,使之作为贵州建设生态文明,提升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